淮南山南新区政务中心规划设计的探讨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城市规划发布时间:2012-07-03浏览:

  淮南为安徽省北部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整个城市三山鼎立、三水环抱,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人文资源。西汉的《淮南子》是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的一部巨作。淮南地区流行的花鼓灯,舞姿与唱腔均有相当的特色。古寿州窑遗址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南新区位于舜耕山及老城以南地区,定位为融山水林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

  通过背景资料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设计原则:

  1整个规划设计应置身于淮南山南新区“山水科技新城”这个大背景下进行,体现山环水抱,能源新城的“大设计”思路。

  2政务中心的设计要突出地域文化,体现淮南的历史文明和现代科技。

  3塑造亲民开放的政治空间与建筑形象。

  规划构思——— “三区两轴一画卷”

  三区

  地块根据使用功能分为三大区域:东区为山南剧院,西区为市民服务中心,两者围合形成中心的市民广场。山南剧院,市民服务中心和行政中心三者形成的u字形空间形态,与南向绵延数里的城市水体绿轴有机联为一体,横贯南北,气势如虹。

  两轴

  时空轴 ---根据对淮南山南新区规划可知,新城的发展脉络是由北侧老城跨山南扩而来,相应在市民广场的设计中,在北向南的空间上就产生一条由古到今,由历史到未来的时空发展轴。

  人文轴----地块东西两侧分别为与人文相关的博物馆和规划展览馆,通过一条东西方向的人文轴,共同串起“以人为本”为主旨的山南剧院和市民服务中心。

  一画卷

  为避免千篇一律,设计出富有地域特色的山南新区,首先应学会利用淮南当地大自然本身的钟灵毓秀,因材构思。

  在山南剧院和市民服务中心的设计中,我们从“三山鼎立、三水环抱、三城互动”的城市结构出发,建筑造型抽象于“八公山之俊秀,淮河水之柔美”,写意动感的造型含蓄的表达了山秀水美的自然特征,同时在城市环境中又获得了独特的识别性,给山南新区抹上一笔诗意的华彩。

  东西两组建筑与市民广场共同组成了一幅“天人合一”的山水画卷。整个规划设计以山水为主线,以轴线为载体,有机构架起整个地块的空间结构,缓缓向世人展开淮南山南新区的一幅宏伟蓝图。

  形体设计

  建筑的形体设计也同样来自对城市规划的深刻认识:场地内有一条贯穿东西向的人文轴,为保证轴线的连续性及建筑的开放性,将山南剧院与市民服务中心在相应中间位置分成南北两个体块,分开的两个体块本身为不同的使用功能,可各自独立使用;中间空出部分则设为“城市客厅”,使得轴线在空间和人行流线上得以连续;由于两组建筑本身规模较小,对于尺度较大的市民广场无法形成一定的控制性,而通过分开建筑体量,拉大建筑南北向长度的手法,则大大增加了建筑自身的体量,加强了形体对市民广场的围合感。

  地下空间

  人民广场地下空间的规划根据市民活动尽量远离市政广场,亲近千亩水面的原则,功能由北向南依次为地下车库,地下商业用房,滨水文化配套区三部分。地下车库位于人民广场中部,既能作为地下商业的服务配套,又能为山南剧院和市民服务中心提供辅助使用。地下商业用房位于人民广场南部,面向城市道路,交通便捷,能为商业用房聚集大量人气,同时又能通过两条文化长廊,直接到达南侧的滨水文化配套区。文化配套区内设淮南水文化展示馆,游船码头,服务配套等设施,充分利用亲水近水的优势,大力挖掘当地水的历史文化,体现水的商业价值。商业用房与滨水文化配套区之间设下沉广场,下沉广场不但解决了人行竖向交通问题,还能有效的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避免了传统地下室的黑暗和封闭。

  两侧的文化展示长廊连接起下沉商业广场和亲水平台,宽约二十四米,长约八十米,西侧一条为记载淮南文化历史发展的浮雕和实物, 东侧一条以弘扬煤电化新城市建设为主题,向人们展现出一部拥有灿烂历史文明和高科技力量的淮南文化科技发展史。

  景观设计

  设计中利用不同高差组织不同景观视线:圆弧型的亲水木质平台由北向南层层跌落,最终与千亩湖面融为一体,为市民创造出轻松愉悦的休闲氛围。在亲水平台的上部位置将马路向水面方向局部放大,并通过绿化带与马路相隔离,形成高于水面达六米的另一处观景平台。两个平台一高处揽景,一低处亲水,营造出多层次,多角度的观景效果。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淮南山南新区政务中心规划设计的探讨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chengshiguihua/2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