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居住的适用性
首先,从使用出发,根据居住生活的性质对住宅内部进行分区,即套内合理布局应将起居厅、餐厅、厨房集合在一起,形成公共活动区,将卧室与卫生间集合在一起形成私用活动区,公用区靠近入口,私用区设在住宅里部,公私、动静分区明确,使用顺当。其次,房间的面积和尺度要适当,现在有的住宅套型面积很大,每个房间也非常大,布局空旷,实际是小面积平面布置的简单扩大,既不精细,面积又浪费,成为大而不当的住宅,如果市场需要有一部分大面积套型,各房间的面积也应适度扩大,更应是增加不同功能的空间数量,如设置学习室、独立餐厅、餐厅、多个卫生间、工人用房、家务间、可入贮藏间等,有的还可设家庭团聚室、电脑工作室等,从而使住宅套型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再次,住宅内部各个房间的布置和相互联系要恰当。起居厅是家庭的核心部位,它的位置应起到组织家庭生活的中心作用,厅内不应有太多的门和洞口,否则就会因没有足够长度的待续墙面使家具布置发生困难,还会因有人在厅内来回窄而干扰会客、团聚、视听、休闲等公共性活动。由于厅内活动人数相对较多,厅又是一个家庭的集聚点,厅内需要有良好的光照、通风和视野。厨房由于家人提着菜蓝或拿着垃圾进出,应使其靠近入口,不致污染其它空间。厨房与餐厅要紧邻,端上菜肴撤除餐具就会方便。卫生间与卧室要相近,对老人或晚间使用不会发生麻烦等等。总之,只有合理的房间布局与配置,才能使家居舒适。
二、户型的多样性
当前的商品住宅,就应对社会上的不同经济收入、不同结构类型、不同生活模式、不同职业以及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社会地位的家族提供相应的住宅套型,如设计不同面积、不同设施、不同装修标准的套型以及不同平面布置和空间布局的套型。同时,从尊重人性出发,对某些家庭诸如老龄人和残疾人家庭还需提供特殊的套型,设计时应考虑无障碍设施,如入口设坡道加扶手,室内地坪无高差,门的宽度适当加大等。还应注意地面,特别是厨房、卫生间地面要防滑。不宜设吊柜、电气开关及门窗把手适当降低,厨卫的操作台与盥洗室洗池台下部应有空位,以便老人坐着轮椅操作,厕所靠近卧室以方便使用,设置呼唤铃以能紧急报警等。当老龄人集居时还应提供服务设施如医务、文化活动、就餐以及急救等。两代居和多代居又是一种住宅,这是由于我国居民老龄化和传统伦理美德以及两代人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不同诸因素而形成的,设计原则是要分得开,但又要相近,既是各自生活,又能相互照顾。还有一些单身贵族,他们需要独立的住宅套型,面积不需很大,一室一厅或一个大厅可再分隔为两个以上空间就能满足,但设备设施要齐全。此外,因生活习俗和气候条件的差异,虽属同等面积标准的的住宅套型,需要有不同面积厅卧的组合、不同朝向厅卧的布置等以供市场多种选择。
三、厨卫的整体性
厨房卫生间是住宅的核心,居民在那里的劳动量最大,但工作环境又较差,如果要达到理想的人体工效,提高居住功能质量,就需要将布置在厨卫里的设备、设施、管线、家具、装饰等进行综合设计和配套设置,以能获得整体性的效果。
配套是使厨卫达到整体性的重要措施。配套是指设备自身和设备之间的纵向系统配套和横向系统配套。纵向系统为单件品种产品自身档次水平的提高和完善,如厨房的灶具台、操作台、水池台、吊框、框具等,卫生间的洗浴器、坐便器、盥洗器等设备自身系统的完善。横向系统为产品之间的配套性与统一性,它表现于:厨具、洁具的档次及其协调统一性;五金件、塑料配套件的档次及其与基本件配套组装后的协调统一性;墙面材料、地面材料的档次及其与厨具、洁具的配套协调效果;厨房灶台面、操作台面、洗地台面与吊柜、灯具,卫生问洗池台面、镜子、灯具、吊顶等配套材料的档次及其与整体装饰的配套协调效果。
综合是使厨卫达到整体性的另一个重要措施。综合是指设备与管线、管线与管线之间的配合,要采取统一设计、统一协调、统一施工的方法。前者要考虑管线与其为之服务的设备之间要靠近,管线之间要符合安全与安装要求,相互之间要避免交叉与重叠。
隐蔽是使厨卫达到整体性的再一个重要措施。为了使厨卫环境整齐、美观,管道应集中隐蔽,解决办法可有:设立集中管井与管道间,各竖管之间要有安装维修空间,设置检修口;设立水平管道区,结合设备或家具设计,将水平管道隐蔽在墙角或设备后;水平管应短捷,上水水平管尽量敷设在近楼板面处,或采用铝塑复合管埋在楼板内;各户的排水支管不应出户,可采用搂板下沉将支管埋设在填层内。
住宅其它空间内设备、设施布置也应注意整体性效果,如房间内空调器的安装不应破坏立面效果、电器插座共用电视天线与电话接口的布置与数量应满足使用要求。由于厨卫整体性要求,厨具洁具以及与之相关的产品必须模数化设计、系列化生产和配套化供应,也因此促进了住宅产业化的进程。
四、科技智能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住宅建设水平,提高了住宅功能质量,也满足了居民对居住舒适度的要求。住宅技术的科学性反映在一是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并不断配套完善,二是进行科学研究,使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三是小区管理形成智能化系统,以适应现代居住生活的需求。
推广应用四新。四新应用目的是为了提高功能质量,四新的范围比较广,它包括承重结构系统、围护结构系统、分隔结构系统、厨卫设备系统、门窗系统、住宅电梯系统、采暖制冷技术系统、电气系统、通讯系统、防水系统、建材及其制品系统等都应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及产品,淘汰落后技术及产品,提高产品使用效率。
转化科技成果。科技成果是保证住宅的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环境性和经济性的重要支撑,要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科技贡献率。
推进智能化技术。智能化成套集成技术主要反映于:安全防范子系统,包括出入口管理及周边防越报警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对讲防盗门系统、住户报警系统、保安巡更管理系统等;信息管理子系统,包括水电气热等表具远程抄收计量、供电设备公共照明电梯供水等主要设备监控管理、车辆出入和停车管理系统、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物业计算机管理系统等;信息网络子系统,主要为实现上述功能进行科学合理布线,可采用电话、闭路电视或高速宽带数据或宽带光纤接入网。智能化技术达到实用、先进、经济、综合的效果。
五、装修的完好性
住宅室内装修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最初,提供的是普通装修,住户在分到住房时,不满这种简单的装修,家家重作装修,结果是既费材料,又花劳力。为避免这种浪费现象提出空壳住房二次装修的作法,但又出现施工噪声不绝、建材垃圾堆积、房屋安全受损等问题。于是又提出了一次装修完毕或菜单式装修方式。因为住宅装修是涉及住宅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住宅既是商品,就应对用户提供成品。装修完好性反映在建筑材料的选择、施工质量的保证、功能美观的结合等,家庭装修应选用经济耐久的材料,简洁、朴实的作法,达到亲切、温馨的效果。在选用材料时注意它们应是环保性的,有些建材如化学地毯、壁纸、溶剂性涂料,往往释放出危害人体健康的气体,应该谨慎使用。在装修完工后,应保持一定时期室内空气流通,以降低有毒物的浓度。室内养植花卉植物,也可净化空气,治理室内污染。装修方式应该积极提倡交钥匙的做法,交房以前,开发部门通过市场调查,作好符合市场需要的精装修提供给购房者,或是作好不同档次和风格的样板套型,以便购房者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和审美爱好进行选择,然后由专业队伍统一装修。它的优点是:减少无休止的噪声和乱堆的建材垃圾、防止破坏结构、节约用材、保证质量、缩短整体装修过程,最终达到高效、安全、优质和经济的效果,并能促进住宅产业化。
六、邻里的人情性
社会调查发现,住在单元集合住宅内的居民之间感情淡漠,缺乏相互帮助和关心。住宅楼幢内如果设置交往空间,则能增进邻里生活融洽,创造居民相识环境,但是这个交往空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假如:在单元入口适当扩大面积,形成居民交往、待客、休息以至存放儿童小车或老人轮椅的场所,这在人流集散的中高层住宅入口处尤为重要;将中高层外廊局部扩大,既不影响人流交通,又使儿童有游嬉、成人有接触、老人有休息的场所;在中高层交通枢纽处,适当扩大前室,增加休息空间,也是可取的;扩大楼梯平台为居民之间增加联络、交往的机会。底层架空可为居民提供相互了解和交往的可能性等等措施,人与人之间关系就能密切,邻里接触就能增多。为了使这些空间具有实用价值,应该有意设置桌椅,种植绿化,配置游乐设施,使居民感受到这个辅助空间给他们添加了温暖祥和的气氛,从而增进了邻里的情谊。
七、环境的均好性
环境均好性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市场需要每套住房都能获得良好的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与共享,对于基地上的清澈的水景、层叠的树景、秀丽的山景等在规划设计时要尽可能让所有住房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的自然资源环境,当处于不能均享的限制条件下,则应作出弥补的措施,创造人工景观环境,使住户在自然资源环境有所失的情况下,在人工景观环境方面能有所得。其次要强调归属领域的均好,也就是每家都能分配到一个较贴近的领域空间,这个空间虽不属他家所私有,但却能很方便地去享受和使用,而且也被他们所喜爱,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就要弱化过去常设规模庞大的中心绿地的做法,那里虽然气势宏伟、景观诱人,但实用性较差,领域性和归属性也弱,应该强化围合性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静安全的半私有的院落空间,它能供老人孩子休息游乐,供居民亲切交往,又是景观宜人的场所,从而达到归属领域均好的效果。还应强调的是居住物理环境的均好,使每个家庭都能获得良好的日照、采光、通风、隔声和朝向,在规划时就要保证有效的日照间距,引导夏季主导风向的流通和冬季主导风向的阻挡,隔绝外来噪声的干扰以及创造具有温馨、朴素和亲切的视觉环境
八、风格的地方性
住宅风格是指居住环境的空间组织和住宅建筑的造型、立面、细部处理的总和,它和住宅所存在的自然、人文、生活和文化有着直接联系,如果忽视这些密切相关的因素,创造住宅风格的目的很难达到。建筑风格乃是功能与艺术相结合的创作成果,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传统、居民习俗、地理气象等因素。居住空间的风格应采用延续历史文脉的多元化民居建筑形式,以围合的组群构成多种邻里形态的空间,追求建筑环境的相对整体性及其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建筑风格应寻找当地建筑文化的内涵,吸取合理的建筑装饰节点符号与色彩,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的住宅建筑风格。
九.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建设富有特点和具有新颖的居住空间环境是完全可能的,只要我们每个设计者在规划设计上搞创作,不拘泥于教条,不难出现具有特色的与周围环境协调适合人们居住心理的居住空间,尽可能地给人们提供舒适、安静和新颖优美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孙力扬,周静敏;建筑与环境景观的融合[J];世界建筑;2005年06期
肖莉;;山水文园:营造生态安全水景观[J];建设科技;2006年18期
孙力扬,周静敏;建筑与环境景观的融合[J];世界建筑;2005年06期
程虎;浅议建筑与环境[J];安徽建筑;2005年02期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浅谈住宅与居住环境设计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chengshiguihua/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