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城市规划发布时间:2014-07-22浏览:次
摘要:该村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 至今有600 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发现保存最完好的北方古石寨,是研究明清冀南地区风土人情的重要历史遗迹,素有“江北第一古石寨”之称。村内的古建筑群依山而建,高低错落,形状各一,做工考究,院落相通,易出易进,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典型的古太行建筑风格。
关键词:古村落,建筑艺术,审美价值
中图分类号:TU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0-8772(2013)29-0000-02
英谈村位于太行山深处,村四周为山岭紧紧包围,村庄较为隐蔽,村庄与邢左公路通过一条不宽但九曲十折的柏油路相联系,有一种“不到村口不见村”之感。因其位置偏僻,环境静僻,受历史战乱等影响较小,近年来也没有发展工业和搞过过多的村庄建设,使古村落得以完整保存至今,现在的寨门、寨墙和原有的空间轮廓就是很好的见证。另外,英谈村内外有综合交错的河道,现存古桥10余座,与周围民居巧妙融合在一起,这在北方古村落是比较罕见的。
一、英谈古寨民居建筑艺术特点
(一)以“堂”为主的总体建筑布局特点
受血缘村落传统的宗法组织关系影响,英谈村的建筑以堂口分组。英谈是路姓的血缘村,至今村民仍以路姓为主。明末清初,他们的商贾频繁,足迹遍及河北、山西、河南三省。事业的辉煌,财富的积累,让区区几百人的路姓,分出前、中、后三股,前股又以血缘,分出四堂,其中最精典也就是这四堂建筑,共有院落67座共510间。
英谈村四堂建筑分为:贵和堂建筑群、汝霖堂建筑群、德和堂建筑群、中和堂建筑群。建筑群本身是组团式营建,而这些建筑群与建筑群相联基本呈带状发展,英谈的房子早期也多建于沟的北岸,后来由于可利用面积越来越少,中和堂在沟上起拱平整地势建设了桥上房,从此沟的南岸建筑也慢慢的多了起来,最后形成了今天这样的村落布局。英谈的“堂”不仅仅是建筑院落的组合,而且是村落发展脉络和宗族文化的体现,即是在血缘上多个世代的传承性象征也是英谈民居院落在建筑上的一个组合群体。因此,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堂”和物质文化遗产的“院落”,成为英谈村建筑布局中的一大特色。
(二)因地制宜的灵活性建筑
英谈的房子和院落结构独具特色,英谈村的建筑群受特殊地形的影响,整个建筑群房屋依形营造,靠山而居,多是用红石所砌的二三层小楼,参差错落有序,因地形差异而千姿百态,层层叠叠。从整体看,村落不是先有规划而后逐步建设的,而是随着居民的增加、村庄的扩大和财富的积累而在一面山坡上,保证房基质量,安全性能和宜居要求进行因地制宜的建造。几乎每一座房子,每一个院落,每一次扩建,都要精心计划安排,充分考虑坚固性、安全性、宜居性和布局的合理性。
在英谈,民居建筑形式出现了极为罕见的“楼房造型,平房使用”的模式。同一院落四周的一层建筑构成一家一户所使用的四合院体系,“楼房”的二层,则与后一院落的建筑构成后一院落人家的四合院体系,即两层建筑的上下层分别属于上下错落的两个院落所有,两层建筑内部并不设置楼梯或任何通道。多层建筑内部不设置任何形式的联通装置,生活在英谈地区的居民实际支配的空间为以院落为中心的四合院,居民不需要同一栋双层建筑的一二层之间存在联通的可能。因此在今天看来,无论是从美学、材料力学还是历史学上讲,英谈的民居建筑都有着独特的研究价值。
(三)极富地方特色的石头建筑文化
英谈村处于山区的地质构造属于中元古界长城系常州沟组,岩性主要为肉色、白色,红色石英砂岩成为村内主要的建筑材料,由于材料匮乏,居民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建材,其民居及其他主要建筑均取材于本地红砂岩,建筑以红色条石做墙体,没有明显勾缝,薄厚均匀的红石板做成阶梯状坡面屋顶,因此,村内大多数传统民居建筑呈现红色,依山建造的二至三层小楼,轻灵隽秀。村内还到处充满其他石头建筑的风采,石城门、石城墙、石板路、石桥、石碾、石磨等,更多的是石头民居,包括山墙、屋顶、雕塑、雕刻等,均是石材。建筑材料、建筑风格均体现了邢台西部山区的特有民居建筑风格。代表着邢台西部山区地方民居建筑群落的风貌。
(四)整体精良的建筑装饰审美艺术
英谈村中有不少院落依旧保留着清代风格的门楼,木雕镂空,裸露着木质的纹络。箭楼的梁架上施有彩绘,用黑墨、白粉、朱红等绘成云纹、暗八仙、花卉等纹饰,装饰简洁、朴实、粗犷。门廊装饰有门簪、门匾、对联;许多门框、柱础、栏杆、台阶上都用石雕,所有这些装饰,精致富于家庭气氛,彰显了尊贵与气度。这里民居的窗户是最值得观赏的艺术。窗户的装饰风格,是古代建筑中常用一些吉祥如意的题材,英谈的窗花均采用当地橡木制作,窗户从形状上看有方窗、园窗、半圆窗、长窗、长窗门多喝尖形窗六中,从风格上讲,有的繁华,有的简洁,有的小巧,有的庄重,有的粗犷,有的圆韵。英谈的窗户装饰受到山西文化的很大的影响,但有一点需要着重说明,与山西不同是,英谈的窗户十分规矩,没有山西窗棂装饰的花巧,窗棂装饰虽说没有很大的变化,但装饰表现手法十分的大气,更没有南方的花花草草,而是用菱花和牡丹花作基础,在万字窗的上进行变化,特别是起券式窗户的变化很为丰富。窗棂样式有海棠锦纹、菱格锦纹、绣球锦纹、龟棂纹、直棂纹、直棂拐子纹、福寿锦纹、拐子锦纹、灯景窗纹、灯笼锦纹、梅花纹等。英谈窗棂的用料并不讲究,但是经历上百年的风吹日晒,居然不开裂、不扭曲、不变形,给人留下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二、英谈古寨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
建筑就其本体属性来说,融实用坚固与审美为一体,在修建过程中,对间架结构及其布局,除了用力学掌握支点、力点、重点以外,在造型上还可以体悟到他的美学趣味、价值观念、精神感情等等,也就是说,主人的情感、情绪、趣味、意念、希望或者理念,通过建筑工人的精心制作,在建筑的主体结构和装饰部分把它表现出来,使理想与现实、审美与实用、娱乐与教化等诸联系,在人们的起居生活中能够得到确立和实现。
古民居建造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人们日常生活起居的实际需要,在建筑材料的选用上多是就地取材,用最经济的办法,并密切结合当地气候和地形等自然条件来建造。但是民居是家之所在,对于家,人们不仅仅只有物质性要求,也有精神性的要求,即普遍的审美性的情感要求。在这方面,英谈古村落建筑群表现出自己的特点:很注重把建筑的实用和审美结合起来。这不但在古民居的建筑装饰、建筑结构、建筑布局上体现出来,在建筑材料和建筑风格上表现尤为突出。
英谈古寨建筑群依山而建,居高临下,层层梯升,融南方之隽秀、优雅、古朴和北方之雄伟、厚重、粗犷为一体,形成别具特色的建筑艺术风格,给人以完美的山庄建筑艺术地感受。这些以红色山石所砌的红色城堡内,体现着英谈村建筑的宽敞博大,而又曲径通幽,尤其是登上最高处回眸顾盼,视野开阔。无论是哪座院落,这些变化丰富的建筑群体,体现着音乐般的节奏美,诗一般的抒情美,画一般的意境美的建筑审美客体,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升腾。英谈古寨不仅在建筑上因地制宜,房屋依山就势,更是将民居建筑的美与自然环境的美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纯朴、淡雅的中国古典农村意象景观,其建筑、雕刻等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袁雪峰,戴 杰,李 静. 河北太行山区古村落民居的特点与价值[J],邢台: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2]蒋志光. 河北古村落建筑与人居文化研究[J],吉林:现代营销,2011
[3]王海侠. 石头村.石头---太行于家石头村民间建筑艺术与名俗研究[C],硕士论文,2006
[4]肖默,《中国建筑艺术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探析北方古村寨建筑艺术特点审美价值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chengshiguihua/14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