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性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城市规划发布时间:2012-03-02浏览:

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实施的必然性根据全球经济态势的发展不难总结出, 经济重心主要集中在城镇集聚区, 可以认为, 只有城市及其集聚区的持续发展, 才会有区域的持续发展, 国家的持续发展乃至于全球的持续发展。1994 年6 月在英国曼彻期特举行环球论坛作为持续发展委员会第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其主题就确定为: 城市与持续发展。面对21 世纪全球城市时代的严峻形势, 城市问题更成为可持续发展最为关注的主题之一。从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 持续发展已成为联合国环境与开发署等国际组织共同关注的主题, 而城市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焦点之一。因此我国政府在制定发展策略时就详细的考虑了可持续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科技行动中, 就有开展城市现代化和城市持续发展研究, 为城市现代化和持续发展提供战略、规划、设计、管理的理论模式等重要内容。邹家华副总理在1996 年6 月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联合国第2 次人类住区大会高级别会议上明确指出“能否在世界上建设健康、安全、公正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乡镇和农村, 需要我们以新的视野探索和寻求新的出路。”
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趋势
1. 我国当前城市状况
截止2007 年底,中国全部地级城市287 个, 城市化率约为39%, 与世界发达国家比较(85%左右不等),城市化率偏低。其按人口分组的城市数量如表1 所示,超大型城市(200 万人口以上)有39 个, 特大城市(100 万人口以上)118 座。2009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城市蓝皮书》显示,截止2008 年, 中国城镇人口为6.07 亿,城镇化率达45.7%,超大和特大城市数量同2007 年[2]。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城镇化建设政策的推动, 我国城市发展具有以下特点[4]:⑴城镇化速度加快; ⑵发展区域转移,从沿海向内陆不发达地区延伸;⑶出现超大型城市,规模急剧膨胀;⑷人口流动性加大; ⑸城市化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种模式并存发展表。
1 按城市辖区人口分组的城市数量(2007 年)
合计
 
按城市辖区人口数量分(万人口)
>400 200-400 100-200 50-100 20-50 <20
287(座) 13 26 79 111 55 3
 
这种急剧的城市发展是一种以高增长、高消耗、高排放、乱开发、不协调的模式进行的。伴随的负面现象有:城市交通拥挤、城市住房紧张及价格上涨、失业与贫困、贫富差距扩大、教育问题、就业问题、人情冷漠、犯罪率攀升、城市各阶段矛盾加剧等, 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 使我们不得不更仔细地思考城市的建设问题。
2. 我国城市发展理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加剧,城市发展带来的负面问题使我们不得不考虑如何才能使城市发展具有可持续的能力和后劲。国际社会和组
织在可持续城市发展方面的探索和努力为我国城市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我国一些城市也在积极探索城市发展模式, 以更积极的态度、更科学的方法进行城市建设和发展。
(1) 知识城市
2009 年底, 世界知识城市峰会在深圳举行。会上,提出了“知识城市” 这一城市发展新理念。知识城市是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 通过充分利用现有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资源,通过有目的地鼓励培育知识、技术创新和智
慧,创造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实施“以知识为基础发展” 的战略, 加速城市、社会空间结构转型,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如,深圳的“知识城市”建设,大连确立的“知识城市” 发展战
略,西安、重庆也将“知识城市”作为未来城市发展战略。
(2) 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Garden City) 由英国人霍华德于1898 年在其著作《明日:一条迈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提出的,强调把城市当成一个整体来研究,联系城乡关系,提出适应现代城市规划问题, 对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城市绿化等提
出见解。在此理论基础上,恩维进一步提出控制城市大规模理论,即卫星城镇规划。如成都市世界现代田园规划已经出炉, 包括城市城乡形态、空间布局、经济基础、产业支撑、生态园区、物流枢纽综合考虑,既有优美田园风光、强大城市功能, 又能体现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其田园城市的内涵远远超出了霍华德所提出的概念,而是将社会、经济、环境综合考虑,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成都
市未来发展做出的综合规划。
(3) 创新型城市
世界普遍共识是: 在“城市化、高技术、全球化”的推动下,以信息、知识、人才、创业投资为基本要素的知识经济, 必然在要素资源密集的中心城市迅速发展起来, 欧美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经深入研究推进“创新型城市”和
“创意城市”建设。其主要特征有:⑴城市功能由政治经济中心到文化创新中心; ⑵高科技商用化;⑶工业经济转型为知识经济。世界银行关于东亚创新型城
市的定性标准则包括: 拥有较强的研究、开发与创新能力;政府治理有效,服务高效;拥有优良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功能完善的城市中心区以及充足的经营、文化、媒体、体育及学术活动场所; 拥有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力队伍;拥有多样化的、高质量的居住选择;切实重视环保;接纳各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2010 年1月, 科技部为北京市海淀区等20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区)授牌。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 发展问题
发展系统中发展是:“一个社会改变的过程, 涉及四个方面的基本因素: 在材料或服务结果方面的改进(增长因素);参与者之间的利益的公平扩散和公正;政府有效范围的扩大;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发展也可定义为分享的发展;作为称职的公民,他们一定要参与影响他们生活的决策和过程。发展因此也是有关人民的授权和参与的质量。”可持续发展中的“发展”要素是:社会
变化过程是一个满足人类需要,促进社会公平, 扩大政府执政效果以及建立可持续发展能力。
2. 城市可持续发展
许多对可持续发展的讨论,采信这样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目标、环境目标和经济目标的相交区域,如图1 所示。
 
图1 可持续发展三环
可持续发展和城市进步都越来越得到关注。联合国战略报告认识到城市进步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城市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发展同时使城市更适宜居住和生活,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有吸引力。根据联合国的定义,可持续城市就是这样的一个城市, 其社会、经济和物质发展得到持续。一个可持续的城市有一个其发展所依赖的持续的自然资源的供应,并在一个可持续收益的水平上使用这些资源; 它保持一个持续的安全环境水平, 否则可能破坏发展成果。根据联合国的定义,可持续城市建立了一个新的道德空间,社会价值发生改变,一个更长久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关系得以建立。欧盟则建议:可持续城市是一个城市空间, 它效仿自然界的规范、方式和规则运作。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浅析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性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chengshiguihua/1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