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搞好工程管理和运行管理 促进灌区节水效益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城市管理发布时间:2013-01-22浏览:

  摘要:续建配套项目的实施实现了灌区工程节水,提高了管理水平,带动了各项管理节水措施的开展,提高了节水效益,很好地贯彻了“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关键词:石津灌区,节水,管理

  石津灌区为国家大型灌区,以农业灌溉为主,受益范围包括石家庄、邢台、衡水3个市的14个县市区。骨干工程控制面积4144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244万亩,灌溉渠系现有总干渠、干渠、分干渠、支渠、斗渠、农渠6级固定渠道共计1.5万余条,总长近1.08万千米,分干渠以上总长度572千米。灌区的水源工程为建于滹沱河中、上游的岗南、黄壁庄两库联合调节运用的大型水库,兴利库容12.4亿立方米。自兴建以来发挥了巨大的灌溉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1960到1984年,灌区年平均农业用水量6.52亿立方米,近十年,库区上游降雨少,市区工业和生活用水增加,灌区年平均农业用水量3.0亿立方米,实际效益面积仅120万亩次。

  90年代后期,石津灌区抓住国家对水利投入力度加大的良好机遇,实施节水续建配套和末级渠系改造等四项试点,改善了灌区工程状况,带动了各项节水措施的开展,实现了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为灌区开展节水工作提供了工程条件和运行管理条件。

  1 节水续建配套项目的实施,为实现工程节水提供了条件

  1.1提高了骨干渠道的安全输水能力。灌区自建成以来,经过了58年的大规模扩建,但始终没有摆脱工程设施老化,不配套的局面,有相当一部分主要骨干工程不能安全运行,分干以下各级渠道老化、失修现象更为严重,续建项目实施后,总干渠险工段的整修加固以及四干渠、军干渠的混凝土防渗,使这些渠道的输水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杜绝了灌溉期间渠道跑水损失。军干渠首过水流量由原来的21立方米/秒提高到29立方米/秒,四干渠首过水流量比原来同水位增加了6立方米/秒,解决了灌溉高峰期骨干渠道输水的“卡脖子”问题,大大缓解了灌区两大用水户(王家井管理处和魏桥管理处)的用水紧张状况,缩短了轮灌周期。

  1.2减少了骨干渠道渗漏损失,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投资1.84亿元的十三期续建配套项目的实施,累计防渗渠道189千米,配套和改造建筑物491座,解决了灌区水资源短缺,渗漏损失大,效益低下的状况,很好的贯彻了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现有灌溉工程作用,全面强化节约用水,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通过测定,渠道防渗后可减少渗漏损失57-70%,即防渗长度每增加2千米,输水效率提高20%,例如,四干渠上段9.125千米渠道防渗后,该渠段系数由0.93提高到0.97,仅2001年春灌一水就减少渗漏损失245.6万立方米。

  1.3带动了支渠以下田间工程的整修。末级渠系试点项目的实施,改进了灌水方法,实行小畦灌溉,大大改善了灌区的田间工程条件,提高了田间水的利用率。项目区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15.6%,农民亩次灌溉成本减低15.9%。恢复灌溉面积0.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92万亩。

  骨干工程和末级渠系的配套改造,缩短轮灌周期5天,全灌区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提高了0.05,年节水量1400余万立方米。

  2 续建配套项目的实施,提高了灌区量水精度,为实现运行管理节水创造了条件

  灌区量水是实行计划用水的一项必要工作,可以较准确地控制各渠道的放水流量,避免配水不足或过多,减少水量浪费。节水续建配套项目实施后,一是改进了量水设施,简化了操作过程。建设了标准的量测水工程设施,配备了精密的测流量水仪器,干渠渠首和分干、支、斗渠取水口建筑物经过改造后,均可满足量水要求,灌区还针对抛物线型渠道断面面积计算较复杂且不易掌握的情况,利用foxpro语言编制了抛物线型渠道面积计算的应用程序,制定了不同水深情况下的各部分面积差算表,极大的方便了灌区测流人员的查算,提高了水的计算精度;二是培养了一支懂技术、懂业务、操作熟练的技术队伍。灌区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对测流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的培训,灌溉期间,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使这部分人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操作能力得到提高,保证了测流精度;三是推行供用水双方测流签字、水情信息逐级逐日上报、协会对用水组和用水组对用水户两级水务公开“三项制度”。增加了用水的透明度,避免了上下游之间的用水纠纷,解决了系数低、丢失水量、随意性大的用水现象。

  3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实施,带动了水价改革,促进了用水户节约用水

  随着量水精度的提高和农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开展,灌区灌溉水费征收改按亩收费为按斗口水量收费,从而消除了亩耗水量大,较地效率低的现象,带动了灌区水价的改革。90年代灌区成功实现了水价的“三次调整两次保值”单方水价由1990年的0.011元调整为1998年的0.11元,随着2008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实施,农口计量水价达到0.15元/立方米,灌区逐步推行面向用水户的终端水价制度。水价的调整,带动了用水户节水意识的提高,减少了大水漫灌等浪费水的现象。

  4 灌区信息化试点项目的实施,为合理用水、科学用水提供了技术保证。

  石津灌区具有渠线长、面积广、机构分散、功能多样等特性,管理任务相当复杂,主要工作涉及运行调度管理、工程建设维护、财务管理、劳动人事管理等诸多方面,而运行管理直接关系到灌区的节水效益。传统的灌区,高消耗、低效率、工程破旧配套不全,管理松散功能单一。信息化试点项目的实施,初步建成了总干渠监测监控,干渠水情等软硬件系统,实现了闸门水位的远程监控,灌溉期间,通过自动化遥测遥控系统,中心调度室可以随时随地地掌握各级渠道的输水状况,加快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手段,实现科学决策、动态配水,适时控制水的分配和利用。一方面保证工程安全运行,输配蓄泄合理安排,优化配置,向用水户提供准确的、及时的灌溉水,同时更新传统的灌溉制度,浇关键水、丰产水,提高了单方水的产出率。另一方面,灌溉时节,积极与市气象台实现微机联网,随时掌握水情、雨情、天气实况,并依据较好的工程条件快速调整调度方案,积极应对特殊天气状况,有效地减少了弃水损失,提高用水效率。

  5 续建配套项目的实施推动了灌区基层管理体制的改革

  高标准的工程条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手段。灌区在实施续建配套项目的同时,学习借鉴中外的做法,深化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用水户参与管理模式,即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用水户协会是“用水户参与管理的民间组织,是农民自己的管水组织,享有灌区部分管理设施的使用权和管理权。一是由于用水户参与管理,增强了用水的计划性和科学性,减少了户与户之间“喝大锅水”和大水漫灌、串畦串户造成的水量浪费。二是承包者由于考虑到自身的经济利益,多采用浇地专业队的形式统一改畦标准,严格控制过量灌溉,浇地单元小,增加了户与户之间的监督和用水户自我约束,浪费水现象得到遏制,浇地效率也得到提高。三是竞价承包和联户,减少了中间环节,避免了水费搭车,一些不合理的开支得到遏制,亩次灌溉成本由原来的25.5元下降到4.2元,降低50.6%。

  6 续建配套项目的实施,加大了水污染治理力度,减少了因污弃水

  70年代后期,随着沿渠城镇的经济发展加快,石津灌区沿渠污染加重, 1996年制定了石津渠综合治理方案,晋州市12家小造纸厂由市政府紧急通知停产,同时,晋州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污水随之改道,沿渠污染得到一定改善,近十年,由于晋州污水厂时停时运,加大了灌区污染力度,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水生态环境治理提到重要议程,而且灌溉季节,灌区还要使用一定的水源冲洗污水。结合续建配套项目的实施,灌区掀起标准化渠段建设高潮,每年进行工程联查,下大力气封堵总干渠排污口,采取致函石家庄市政府、晋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安排总干渠上三个管理处加强昼夜巡查,并对潜在重点污染企业实施突击检查等措施,促成春灌期间亚太污水处理厂污水改排滹沱河,确保2010年春灌期间晋州市区污水的零排放。

  节水续建配套项目的实施,灌区节水效益显著提高。据测算,灌区总干、干、分干、支渠四级渠道全部采用混凝土防渗后,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将由目前的0.5左右提高到0.85以上,年节水1.7亿立方米,可增加灌溉面积100万亩,可补充石家庄的工业、生活和环境用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省会的供水,节水灌溉潜力巨大。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扎实搞好工程管理和运行管理 促进灌区节水效益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chengshiguanli/6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