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城市管理发布时间:2021-03-22浏览:次
新能源汽车产销下滑,智能网联汽车面临节奏、方向、法律、法规等问题,中国品牌汽车市场份额持续下降、压力陡增……如何理性认识产业发展新阶段特别是今年以来出现或被放大的问题?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对此进行了理性分析并指明了路径与方向。
理性看待新能源汽车销量阶段性下滑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重要力量。产销量连续五年位居世界首位,累计推广量超过450万辆,占全球的50%以上。产业链上下游有效贯通,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领域创新活跃、成果纷呈。产品供给质量持续提升,消费者认可度日益提高。
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补贴退坡等因素影响,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仅实现120.6万辆,同比下降了4%,特别是今年1-7月,欧洲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达到50万辆,较中国多出1.4万辆,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这个问题应该理性看待:
新能源汽车只是在经历高速增长后出现阶段性下滑
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出现了1990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近3年都呈现下滑态势,2019年下滑了7.4%,今年受疫情影响,可能还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但是,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总体仍持欢迎态度。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进步和充换电基礎设施建设的完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优势将会愈加明显。
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对市场的影响是暂时的
为积极应对疫情影响,缓解企业经营压力,中国政府已经明确将新能源汽车补贴和购置税优惠政策延期两年。同时为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还组织开展了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这些举措将进一步促进产业平稳发展。今年7月以来,新能源汽车月销量实现了同比正增长,已经恢复到每月10万辆的消费水平。
中国主要汽车企业已基本建立起新能源汽车正向研发体系
一批造车新势力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国际上的一些跨国公司也纷纷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力度,基于全新设计的纯电驱动平台开发的产品越来越得到消费者认可。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中国产业发展中还存在创新能力不强、整车成本偏高、基础设施滞后、安全隐患较多等突出问题。必须以更大的力度、更大的决心迎接挑战、推动发展:
坚定发展方向,做好中长期规划等顶层设计
加强部门间政策措施的协调和衔接,统筹推进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引导资源汇聚,形成发展合力。
提高供给质量
围绕降低成本,提高安全等核心问题持续进行关键材料、单体电池、电池管理系统等技术攻关,开发先进实用产品,加快形成市场竞争优势。
优化消费环境
推动提升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水平,推进充换电设施建设,鼓励换电模式创新发展,完善充换电、停车、过路过桥等优惠政策,提升用户的体验。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应尊重规律、坚持车路协同
智能网联汽车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地,正在推动汽车产品形态、交通出行模式、能源消费结构和社会运行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增长潜力。当前,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正处于技术快速演进、产业加快布局的商业化前期阶段,国内外各方的热情高涨。
从产业管理角度,有4点意见:
坚持循序渐进
从L1到L5级自动驾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尊重技术规律,逐步推动。目前已有不少新上市车型装载了L1级和L2级自动驾驶系统,这是现阶段比较合理的发展节奏。但是有些企业在没有得到法律、法规许可,没有经过充分实验验证的情况下,对外公开宣称L3级及以上高级自动驾驶系统正式装车量产,这种宣传有失严谨。一定要始终把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经过各种场景、使用环境的测试验证,得到法律、法规的授权许可,否则,会带来一系列安全隐患,欲速则不达。
坚持车路协同
要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的终极目标,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交由汽车来解决,还需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智能化道路改造为基础支撑,通过车和路、车和人之间建立起数据无障碍的交互,有效解决单车智能存在的能力盲区,才能加速实现产业化应用。最近,北京市宣布建设高等级自动驾驶示范区,就是在这方面做的一个有益的探索。
坚持融合创新
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与信息通信、人工智能、软件、互联网等深度融合发展的产物,需要跨行业协同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汽车及相关行业要联合起来共同制定标准,形成统一的数据接口,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目前,中国已经建成近20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也需要加强统筹协作,实现标准统一和数据共享,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优化政策环境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还面临道路交通管理、地图测绘、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障碍,相关部门正在致力于推动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有了很好的共识,接下来要把这些共识变成具体的行动,充分发挥跨领域、跨部门的协同推进机制优势,为产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
品牌向上需把握新方向、提升产业链竞争力
经过60年左右的发展,中国建成了品类齐全、配套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企业研发能力明显增强,产品质量水平稳步提升,并在2009年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发展成绩来之不易,值得肯定。这其中既有中国品牌企业的不懈努力,也离不开外资品牌、合资品牌企业的重要贡献。客观分析,中国品牌汽车的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也出现了一定的下降,销量占比从2017年最高时达到43.9%,下降到2019年的39.2%。今年1-8月份又进一步下降到36.2%。随着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最迟到2022年,乘用车外资股比和合资家数限制将被取消,中国品牌汽车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中国品牌汽车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有两个典型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在市场需求旺盛、产品供给相对不足的时期,吉利、奇瑞等一批企业依靠性价比高的产品抢占经济型乘用车市场。第二阶段是在市场高速增长时期大力发展合资品牌车型相对较少的SUV实现错位发展,市场占比最高时曾达到60.2%。
下一阶段,中国品牌汽车的发展机遇在哪里?我认为应该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与此同时,还要努力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实现品牌向上发展。
提升产业链水平
中国企业在传统汽车产业链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但在电池、电机、电控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具有较好的基础,要扬长避短,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加快培育市场竞争优势。
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汽车发展的100多年的历史表明,品牌提升是需要持续投入和长久推动的战略性任务,新能源汽车领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机遇,基于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新车型应用了许多新技术,打造出一些新品牌,得到消费者认可的成功率相比传统汽车明显提升,因此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机遇。
深化开放合作
要强化发展理念,共同维护汽车供应链稳定和畅通,积极开展研发设计、贸易投资、标准、法规等领域的深入交流和务实合作,以高水平开放来促进高水平发展,推动形成全球开放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新格局。
推荐阅读:汽车安全气囊方面论文发表期刊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正视汽车产业发展新阶段的新问题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chengshiguanli/56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