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城市管理发布时间:2020-12-17浏览:次
摘要:聚居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外来人口是我国特大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非均衡高度集聚”必然要求大都市区空间资源配置和结构组织模式作出回应。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发展理念指导下,有必要对上海市外来人口的空间集聚过程进行阶段性的总结,为新一轮人口普查背景下的城市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基于五普和六普的人口数据,揭示了2000~2010年上海市外来人口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特征,并从经济、社会和政策等方面讨论外来人口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对上海市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以及外来人口服务提升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特大城市;外来人口;空间集聚;影响因素;政策建议
引言
2019年,习近平同志在考察上海时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对新时代上海城市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新使命和新要求。城市是一个生命有机体,上海作为超大城市,人口总量和建筑规模更加庞大,生命特征更加复杂,其中外来人口作为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城市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对象,因而更应当在新时代上海“人民城市”的建设中予以重视。
随着特大城市的高拥堵、高房价、空气污染等“大城市病”日益严峻,不断增长的人口规模被看作是城市问题的根源,上海、北京等地都已制定严格的人口控制政策①。实际上,聚居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外来人口是我国特大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特大城市,集聚了约1亿外来人口,其总人数与本地户籍人口相当。以上海为例,2019年末,上海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 428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 450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77万人。更重要的是,外来人口的就业类型、居住选择、交通出行、消费行为等方面与本地户籍居民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这使得外来人口的空间行为轨迹与本地人口不同。并且,外来人口倾向于形成空间聚居区(或是社会区),而不是在全市范围内的均衡分布。
因此,外来人口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在城市中的“非均衡高度集聚”必然要求城市在空间资源配置和结构组织模式等方面作出回应。与此同时,外来人口的空间集聚也会反作用于大都市空间组织的效率水平。现有的公共管治政策中,通常倾向于直接采用行政干预的手段,如户籍准入制度,中心城区内对群租房、路边摊贩的取缔,机动车车牌拍卖摇号,以及住房限购等。上述政策虽然见效快,但其效果却难以持久,并且频繁使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要素的市场配置机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与此相对,政府通常会低估空间系统本身的问题及空间治理的潜力。
笔者认为,对特大城市人口的治理,主要是对外来人口规模快速增长和空间集聚的治理,其目标应该是通过空间政策干预,优化大都市区产业、人口、交通、设施的空间布局,提高空间要素和空间结构的组织效率,使得外来人口在大都市区内实现合理均衡布局,避免因外来人口过度集聚带来空间错配和空间运行低效的问题。
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基于上海市五普和六普的人口数据,揭示了2000~2010年上海市外来人口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特征,并从经济、社会和政策角度讨论外来人口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旨在为上海市空间结构调整优化以及外来人口社会管理提供政策建议,实现从空间治理到社会治理。
一、相关研究综述
流动人口的空间集聚以及与城市主体居民的隔离是世界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1]国外相关研究多从移民的社会阶级和种族视角对隔离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论述包括经济、社会和政策三个方面。例如,经济层面的廉价房屋集中化、[2][3]社会层面的种族身份的认同[4][5]以及相关住房政策的影响[6]等。
国内相关研究表明,外来人口分布的决定因素可以是社会、经济、历史或自然环境等因素,或是它们的组合。[7]经济方面,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房价水平、工作(如就业机会、就业率)及居民收入水平等都可作为影响人口空间分布与区隔产生的重要变量;[8]社会方面的原因包括城市交通及公共设施布局(如医疗、教育资源)、人口流动、城市改造和居民心理因素等,其中社会区隔的产生与社会分层密切相关,同时对低收入群体、社区和社会发展都产生影响;[9]政策方面引起社会区隔的原因包括城市规划导向和不合理的住房政策等。
许多学者对于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的外来人口聚居现象展开了深入研究,对本文研究有一定启示。研究表明:首先,在空间集聚特征方面,上述特大城市的外来人口通常因为房租低廉、交通便捷等原因集中在近郊区[10]和远郊区县政府驻地;[11]从城市发展过程来看,常住外来人口在向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集中。[12]其次,外來人口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包括产业发展、就业岗位、住房供给及其成本、开发建设、政策管理、公共资源布局、个人收入、移民身份、地缘关系与社会资本等;[13][14]最后,外来人口的流动和空间集聚是形成特大城市次中心和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动力。[15]
从上海市相关实证研究来看,系统开展外来人口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仍显不足。由于数据可得性问题,目前最新可比数据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由于2015年1%抽样调查并不对乡镇地区进行全覆盖),本文基于上述数据对上海市外来人口空间集聚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初步讨论。
二、上海市外来人口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特征(2000~2010年)
(一)总量规模及其演变
从总量规模来看,2000年上海市外来人口387.1万人,2010年增至897.7万人,增长了1.32倍,2000~2010年外来人口集聚地区总体上呈现出自中心向外围圈层式扩散的特征。2000年外来人口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边缘的近郊地区及外环线周边,距离市中心10~30公里左右的范围内;2010年外来人口集聚的地区从近郊向远郊地区扩散,且呈现由内而外圈层式递减趋势,距离市中心15~40公里范围是外来人口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域②,而中心城区和郊环线以外地区外来人口分布相对较少(图1,图2)。
推荐阅读:上海城市管理杂志多长时间能发表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上海市外来人口空间集聚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chengshiguanli/54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