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对不可移动文物影响研究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城市管理发布时间:2020-11-09浏览:

  摘要: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当前,为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不惜破坏不可移动文物的事件层出不穷。因此,加快城市规划和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关系研究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论述介绍了兰州市五泉山建筑群、金天观和兰州府城隍庙现状及其重要价值,基于兰州市四次城市规划修编及其实施,剖析了兰州市城市发展与不可移动文物之间的关系,指出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对五泉山建筑群、金天观和兰州府城隍庙三处不可移动文物的破坏现象。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今后应优化调整兰州市规划的措施。在推进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实现城市发展建设与可不移动文物保护之间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城市发展;规划;不可移动文物;文物保护

城市发展研究

  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2016年2月6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保护历史义化风貌,有序实施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解决老城区环境品质下降、空间秩序混乱、历史文化遗产损毁等问题,促进建筑物、街道立面、天际线、色彩和环境更加协调、优美。通过维护加固老建筑、改造利用旧厂房、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恢复老城区功能和活力。加強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保护古遗址、古建筑、近现代历史建筑,更好地延续历史义脉,展现城市风貌。”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是巾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文化遗产从存在形态上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物质文化遗产又包括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比可移动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更广泛、更深入,对城市发展有着更直接的影响。科学、合理、适度、具有历史义脉的城市规划已被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布局的层面,以兰州市三处文物建筑为案例,对兰州市的城市规划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关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兰州市城市历史沿革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至清末,兰州城池建设几经变易,但大都分布在现兰州城市规划区范围的黄河两岸阶地上,随着政治、军事、国家疆域的变化,这些城池或兴或废,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夏商周时期,兰州为羌戎聚集地。秦时期,在今兰州市城关区东岗镇一带设榆中县城,属陇西郡管辖。汉武帝时期由于榆中县地域辽阔,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原与河西四郡的联系,遂于元狩二年(前121年)析榆中县,新建了金城、勇士两县,金城县治则在汉榆中县治(东岗镇一带)以西的今兰州市西固城附近。金城县城池经历两汉、魏晋、十六国的经营,于西魏时因县废而城湮。隋唐时期兰州城只算个中等城池,到了宋代为了加强兰州东西两翼的防守,于元丰四年(1081年)在今东岗镇一带,约略在秦汉榆中县城旧址,建恭噶关,六年改称东关堡。元丰五年在州城西二十里,今土门墩附近,筑西关堡。明代初期,在宋、元兰州城的基础上,增筑兰县城,使之略呈正方形,东西长一里二百八十步,南北宽一里八十二步,高三丈五尺,阔二丈六尺。开四座城门:东为承恩门,在今张掖路东城壕北口稍东;南为崇文门,在今酒泉路金塔巷东口稍南;西为永宁门,在今张掖路西城巷北口稍西;北为广源门,在今永昌路北口。城门之上,均建城楼。明代中期为了保境安民,在兰州黄河两岸修筑了系列城堡,加强了防御力量,使兰州成为明西北边防的重镇。在清代,兰州处于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地域中心地位,并先后成为甘肃省会与陕甘总督驻地,以加强对西北地区的控制。

  宋元明清兰州城终于定型,共计内城周长六里二百步,敌台上建有楼的有10座,建有睥睨(城上短墙)1929个;外郭周长十八里一百二十三步,敌台上建有楼的有6座,建有睥睨3920个。登白塔山前俯瞰兰州城池,只见内城略呈正,占地面积略小,城外皆有护城河,兰州人称为城壕;只有三座关城,东、西、南关皆突出,长约三四里不等,关城外皆有护城河,而无北关,只因北城以黄河为天然护城河,无须再筑北关。因关城占地面积大,故兰州城有“关比城大”的说法。

  2兰州市五泉山建筑群、金天观、兰州府城隍庙现状及价值评估

  2.1五泉山建筑群

  五泉山建筑群位于兰州市城南皋兰山北麓五泉山公园内,始建于元代,后经历代整修、迁移隋、唐、明、清建筑,形成了现在的建筑格局。现由庄严寺、浚源寺、二郎庙、义昌宫、大悲殿、武侯祠、地藏寺、嘛呢寺、酒仙祠、千佛阁、三教洞、清虚府、万源阁、青云梯、木牌坊、山门、半月亭、企桥、秦公庙、太吴宫、澄碧滴翠水榭和漪澜亭共22组古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10000m2(如图1所示)。

  五泉山建筑群是兰州本地传统建筑艺术和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遗存,是研究兰州地方史、城建史、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实物资料,是当代兰州市仅存的为数不多的文化遗产。

  五泉山古建筑群建筑类型多样,主要类型有寺庙建筑、景园建筑、民居建筑和桥梁建筑等。建筑形制从歇山到硬山,从三架梁到七架梁,从起脊到卷棚兼有,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呼应得体,主次分明,单体建筑与院落、主体建筑与次要建筑都与山水地形巧妙结合。建筑造型、结构形式、用料及构造技艺,较全面地反映了甘肃地区传统建筑的规划布局、建筑设计和施工工艺,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五泉山古建筑群作为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景观,为兰州市树立了良好的区域形象,对于提高兰州市知名度以及发展旅游业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五泉山已成为兰州旅游的名片。五泉山古建筑群是多元文化交流、多民族和谐共处的物证,集儒、佛、道与藏传佛教建筑艺术、文物展示为一体,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

  2.2金天观

  金天观,亦称雷坛,位于七里河区西津东路1号,是兰州地区最大道教宫观。明建文二年(1400年)肃庄王朱瑛主持修建金天观,之后不断增修扩建,至清末占地面积达54亩,由三路建筑(院落)构成:东为义昌宫、望河楼、魁星阁、过厅、大门;中为九天门、雷祖殿、三清殿、玉皇殿、混元阁;西为慈母宫、三公祠等建筑,建筑面积10420m2。院内附属文物有碧血碑等碑碣共14通;有挂牌保护的唐槐、侧柏、文冠果等古树名木16株,如图2所示。

  推荐阅读:城市发展研究杂志征收什么范围论文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城市发展对不可移动文物影响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chengshiguanli/54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