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众包模式应用策略探析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城市管理发布时间:2020-05-28浏览:

  摘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政策的落实,需要更切实有效的公众参与技术支持。众包模式已在商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亦可被引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实践。众包模式依托互联网技术,以乡村资源禀赋和社会文化为基础,设置项目发包平台,将各类主体链接起来,实现地方政府、外来资本、本地精英和普通农民之间的良性互动。众包平台将乡村治理任务纳入其中,重视对接包者动机与行为进行过程管理,优化乡村创业政策环境,最终提升接包主体经营能力与项目实施绩效。众包模式不仅是一种市场服务平台,也是一个优化乡村治理的手段,其成功运行有赖于对乡村自然禀赋、产业基础和民情样态的深入理解。

  关键词:特色田园乡村;众包模式;公众参与;乡村治理;江苏省

  作者:刘海建

  引言

  乡村不仅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地和农民的栖居之地,还兼具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重价值和功能。为了实现乡村的多重价值,江苏省委省政府于2017年发布了《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提出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目标和原则,旨在塑造乡村田园特色、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被视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整体化解决方案,也是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的新载体,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存在较强的内在契合度。在江苏部分地区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推进过程中,出现规划科学性不足、资源浪费、公众参与度低、经营效益欠佳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下诸多乡村发展项目的挑战。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涵盖了产业培育、文化创意、空间规划、乡村意象、特色产品的打造与营销等诸多层面。这些目标的实现,均需要科学有效的平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潮流中,基于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的众包模式成为可能的方案。

  1 文献综述

  1.1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项目进村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成为以项目带动乡村发展的重要载体。学界对“项目进村”的实践机制和存在问题有诸多讨论,这是考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和众包模式应用的重要背景。第一,项目制的本质在于,通过分级运作模式,项目运作实现了对既得利益的补偿,也通过公共品供给增加了村民参与村治的公共空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村社会整合[1]。第二,“项目进村”对乡村治理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乡村治理主体及其行动策略都较以往发生变化,新村治主体与传统主体在权威来源、精英替代逻辑、治理机制和治理绩效等方面存在显著不同[2]。第三,基层组织困境导致“项目进村”实践效果产生偏差,从而带来农民被排除在项目运作过程之外、需求无法表达,项目实效难以持续发挥等问题[3]。因此,任何现代治理模式或技术手段在乡村发展中的应用,都要充分考量乡村社会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基础。

  1.2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方案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乡村发展项目,当前的特色田园乡村研究主要涵盖四个方面。其一,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理念与内涵方面,有学者认为特色田园乡村包含了产业升级、治理创新和文化传承等多重使命,是助力解决“三农”问题、充分实现乡村价值、推动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4],要坚持整体性原则而不能聚焦于某单一维度进行规划建设[5]。其二,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地方实践方面,一些学者基于部分典型案例,归纳了特色田园乡村的整体规划、产业融合和特色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突出特色和实践经验[6],并从生态环境美化、政策措施完善、产业结构转型和乡风文明培育等方面提出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整体优化方案[7],同时,有学者强调通过合理规划、嵌入双创、深挖文化、整合要素、营销推广等策略,构建“陪伴式”的乡村规划体系[8]。其三,在特色田园乡村的空间规划方面,有观点主张在落实空间边界过程中要凸显生态文明理念,并且要在村域范围内优化建设空间布局,科学划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协调农民耕作习惯和现代农业之間的关系,确保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适度分离[9]。最后,在景观塑造方面,有学者主张充分利用乡村景观资源,将绘画“六法”融入其景观规划之中,实现本地特色与创新元素融于一体,凸显特色田园乡村的美学价值与文化底蕴[10]。

  1.3众包模式及其应用

  众包是一种面向互联网大众的分布式问题解决机制,它通过整合互联网上的大众来完成每个个体难以独立完成的复杂任务[11]。众包模式是在众包实践的基础上,按照众包目的和过程等标准对众包进行的分类[12]。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客户端、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众包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当前各类众包平台的出现及“众包新闻”“众包物流”“众包快递”和“众包式营销”等概念的出现充分说明了众包模式已被广泛应用。网络时代,公民通过网络途径在城市规划、政策实施、新业态发展等公共事务充分发表意见、主张公民权利成为可能[13]。然而,众包模式尚未在一些乡村发展项目中得以广泛应用。

  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已形成较多宏观治理方案,各地在产业发展、空间规划、景观打造、文化传承等方面均已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已有相关研究视角都较为宽泛,关注面较多且略显同质化,且未能充分关照公众参与和技术平台建设。而且,在江苏省各地的建设实践中,政府主导的特点仍非常明显,能有效调动公众参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机制尚不健全。而且,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在政策实践中聚焦于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文化传承等目标仍未有效集成到建设过程中。要实现特色田园乡村各项目标,需要更为重视公众参与及与之相配套的技术支持[14]。然而,在当下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实践中,还缺乏提高各类主体参与积极性的有效治理平台及其支撑手段。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管理模式,众包模式尚未被系统应用于乡村发展项目之中,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可能选择。通过对项目进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和众包模式研究现状的考察,笔者尝试提出将众包模式引入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具体方案。

  2众包模式应用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可能性

  以江苏省为代表的东部发达地区乡村已初步具备引入众包模式的技术条件和社会基础,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总体而言,江苏乡村的现代化水平位于全国前列。在技术层面,智能手机普及率较高,互联网基础设施在农村日渐覆盖,传统的产业发展和生计模式发生了较快的现代化转型。网络购物、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街道等APP日渐融入农民的生产生活。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运用到江苏农业生产的各环节,智能管理模式已在江苏农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南京市横溪乡村智慧旅游APP实现了贴身导游服务,徐州市气象部门构筑“互联网+气象”为农服务平台,淮安市开发的智慧农机移动管理平台可实现对农机作业的实时监管。海安市农业示范园的工作人员通过设置传感器,可准确了解田间湿度、温度,精准把握水稻施肥、打药时间。启东市不少家庭农场已实现了自动滴灌、远程数据采集、智能电力温控和农机一体化。江苏农村电商也是全国乡村利用互联网创业的典范,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比如,徐州市睢宁县沙集镇探索出了“网络+公司+农户”模式。宿迁市颜集镇借力网上营销,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花木基地之一。此外,江苏多地市通过智能管理形成了乡村“大数据”,多地实现了“办事不出村”。实际上,乡村信息化的江苏实践为众包模式应用到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提供了必要基础。

  然而,江苏省各地乡村在互联网技术运用、产业结构、生计模式和市场发育程度各有不同,乡村发展项目的公众参与程度也存在差异。比如,苏南的不少乡村因经济较为发达、市场化充分、农业信息化水平较高,其田园综合体、设施农业等项目发展水平较高。这使苏南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采用众包模式具备了较好的民间基础。而在苏北乡村地区,一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还缺乏充分的信息和资源,在相关项目实施中,信息不对称非常明显。由于苏北乡村人口外流严重,很多涉农项目无法吸引年轻人参与,不少“农二代”对乡村发展项目知之甚少,也缺乏参与动力,并未将其作为创业机会。江苏部分乡村采用了乡贤回归模式发展涉农项目,但并未形成可持续性的社会参与机制。很多项目规划、建设大多由政府主导,公众参与不足。而且,一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往往聚焦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巨大,却忽略了市场运营环节。久而久之,诸多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等发展项目对各类主体和资本缺乏吸引力,造成运营效益较低,甚至陷入政府兜底运转的困境。此外,江苏各地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聚焦于产业发展(尤其是乡村旅游)领域,尚未搭建起将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文化营造和便民服务等事项融为一体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这种单向的信息化建设往往成本较高,利用率不足。本文认为,众包模式是解决信息不对称、信息整合力不足等问题,吸引更多合适主体参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可行选择之一。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乡村发展项目,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需要将各类主体和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以提高建设效益,而众包模式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能选择。众包模式可以将政府、创业精英、农民等主体整合到一个平台中,在政府引导下,充分发挥创业者(投资者)与本地农民的能动性,真正使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项目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综合价值。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过程中,众包模式可以实现社会力量的“陪伴式”持续互动。它表现为一种“开源式治理”模式,可应用于特色田园乡村管理领域,使普通公众能以较低的交易成本与边际成本为乡村公共事务做出贡献并从中受益[15]。各类业态可以借助众包平台,促进城市资本与消费能力向乡村转移[16]。众包模式具有响应时效快、操作效率高、使用成本低、综合效益好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已有众包应用案例多聚焦于经济价值,而社会、生态与文化层面的价值体现相对薄弱。通过优化设置,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更多层面嵌入众包平台,乡村发展的多元价值就得以更充分地实现。因而,可借鉴公共管理、城市规划、商业服务等领域众包模式的应用方案,形成以社会力量为接包主体的众包模式,应用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项目运营过程中。在具体实施中,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智能客户端,由政府搭建平台和组织发包,引导本地精英、外来资本等社会力量参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项目,提高建设与运营绩效。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众包模式应用策略探析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chengshiguanli/51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