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传佛教建筑的符号性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城市管理发布时间:2013-05-03浏览:

  摘要:本文从建筑符号学的角度解读内地汉传佛教建筑的特点,以建筑符号学的三大理论—符构学、符义学、符用学—为支撑,分析了禅宗寺院格局符号性、寺院单体的符号性。从理论联系实例的角度,探索如何运用符号学打造精神场所建筑空间的设计,同时发展具有中国地域特色的宗教建筑。

  关键词:建筑符号学;汉传佛教建筑;禅宗;符构学;符义学;符用学

  Summary: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iotics architecture,researched the feature of mainland Chinese Buddhism architectural features and analysed the semiotics character of zone temple plan and zone temple buildings,with the theory of semiotic structure,semiotic signification and semiotic application.We are reaching how to design the spirit of place from both theory and actual and developing the Chinese Buddhism architecture which reflect regional character and modern character.

  Key words: semiotics architecture;Buddhism architecture;Zen;semiotic structure,semiotic

  signification ;semiotic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B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符号在通常看来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实符号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在我国古代,符号的存在可以追溯到中国的甲骨文。西方符号学的萌芽是从希腊医学家波克拉底的《论预后诊断》开始的[1],其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语言学的研究上取得了独立而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他的作品《a course of general liguistics》[2]提出了关于符号的四个著名的论点,继其之后皮尔斯和莫里斯相继发展了符号学,他们的理论贡献对建筑符号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筑符号学的诞生,使建筑师和相关的从业人员从一个新的视野解读建筑,对建筑的理解有个更系统的认识,从符号这微观的角度去深入建筑的细节,然后从符号之间的联系整体宏认识识建筑。符号学的角度解读我国内地汉传佛教建筑,可以使我们更清楚的认识佛教建筑的特性,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认清当刊发展的不足和寻找更优化的发展模式。

  1 索绪尔的四个基本观点

  建筑符号学的理论基础是索绪尔的四个基本论点,第一点是:符号系统,人和社会这两个客观存在的对象有着各自的符号系统,从哲学的角度看,其分别对应着个别和一般这一对矛盾,反应在建筑符号学上,我们可以得出在任意给定的历史阶段,同一类型建筑都存在着一般和个别之分,如无锡灵山梵宫和台北的中台禅寺,不同于传统格局和样式的寺院,是在中国领土内具有特色的大乘佛教寺院。无锡灵山梵宫总建筑面积约7万多平方米,建筑面宽150米,进深180米,而非采用的中国传统大屋顶、梁架和斗拱,而是西方教堂常用的穹顶;中台禅寺打破了传统的纵向院落布局的寺院模式,采用现代建筑以垂直的布置展开寺院的各个功能,形成金字塔的形态。第二个论点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切入点研究符号的变化,相同建筑符号在历史角维度上的演变和同一历史条件下地地域的差异。如佛教里佛塔的变化,原始佛教的窣堵坡发展到作为佛塔最顶上的塔刹;地域差异表现为内地佛教的阁楼塔和西藏地区的喇嘛塔的差异等。第三个论点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符构关系和联想关系。在建筑符号中,符构关系和联想关系尤为明显,比如典型的北方的佛殿多为抬梁结构,其木结构为柱础、柱身、斗拱和屋顶这四个主要建筑符号,他们之间的关系称为建筑符号的符构关系,以垂直于重力方向组织在一起;联想关系较为常见的例子是彩画,清式彩画可以分为三种苏式、和玺彩画和旋子彩画三种,常见于各种等级的寺庙装饰。第四个论点为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建筑符号的能指为符号的外在形式,所指为符号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在佛教建筑里,很多建筑符号都有其特殊的宗教意义,比如法轮、万字符、荷花等等。

  2 莫里斯的符号学

  莫里斯对符号学的划分为符构学、符义学和符用学,在建筑符号理论中的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清晰的剖析各种建筑文化和现象[2]。

  2.1符构学

  如下从符构学的角度解读禅宗寺院布局的变化。符构学是建筑符号学中的基础部分,揭示了符号与符号之间的组合结构,及其内部关系,可以分为两层含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禅宗寺院的符构学解读,可以把各个功能不同的建筑单体作为不同的符号,这样表层含义是寺院的布局规划,深层含义为建筑符号所处时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建筑符号所造成的影响。禅宗的法脉延续到六祖慧能禅师时,禅宗的修行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革,不主张延续菩提达摩的祖师禅那种苦修的方式,而讲究顿悟,明心见性,提倡讲学。这种变革导致了寺院布局的变化。唐代的百丈怀海禅师为第八代传人,继承了六祖的修行方式,创著了《禅门规式》,又名《百丈清规》,在书中寺院的布局及单体的样式等重要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不立佛殿以法堂为全寺的中心,僧堂并非禅堂,人事结构的安排。在《百丈清规》记载:不立佛殿,唯树法堂表佛祖亲嘱受。规定在早晚和重要的佛教纪念日都在法堂中说法。从而突显了法堂重要性,而降低了佛殿的重要性。从唐宋保留下来的宁波天童禅寺和杭州灵隐寺分析其平面图可以看出法堂在寺院的中轴线上。至明朝,曾经出家为僧的朱元璋以行政力量的干预,使禅寺的布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把寺院分为三种,禅、讲和教。把坐禅从其他功能里区分出来,形成单独的禅环境。其布局变化表现在僧堂分解为禅堂和斋堂;藏殿分为经藏与轮藏经藏;佛殿位于寺院的核心位置[3],法堂的位置居于其后。清朝初期生产力较前朝低下,导致禅宗寺院多以经营庙产为目的,佛殿是重要的“集资”建筑符号,其位置更为凸显,法堂和禅堂成为可有可无的建筑符号。以法堂、佛殿为两个建筑符号来分析其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2.2符义学

  建筑符义学主要从建筑符号的能指和所指来分析符号,能指为建筑符号的外在形式,所指为建筑符号的功能和意义。皮尔斯从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把符号分为图像符号、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图像符号为建筑的形式与意义的内容具有形象相似的关系,它以自身形式与模仿对象的相似性为特征;指示符号建筑的形式与意义的内容有实质的因果关系,能指和所指是在一起的,这是一种本体形态的符号;象征符号为形式和意义之间具有约定性而又不存在形象相似性。

  柏林禅寺是河北省重要的寺院之一。位于文明天下赵州桥的赵县,始建于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在净慧方丈的带领下中兴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柏林禅寺以古柏、祖师塔文明于世。柏林禅寺由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所设计,业主方是方丈净慧法师。整体规划采用了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

  山门,从使用功能的角度分析属于指示性符号,其能指为门这个交通媒介,从象征意义的角度分析,山门象征了寺院,也可以看做是象征符号。从佛教教义上分析,山门这个建筑符号的所指为:三门,象征登菩提场之必由的三解脱门,即谓空门、无相门、无作门。《禅林气象笺》记载:山门者,山门者,山对城市之言,城市俗,山林真…当尤此而入[4],故言山门也。柏林禅寺的山门为木门、韦驮殿、屏风、警卫的综合体。建筑屏风《佛祖流源图》,屏风后为韦驮殿,内供奉韦陀铜像,左右为四大天王画像。次山门包含的建筑符号主要有:三座木质大门,形成山门的墙、单檐歇山顶、屏风、韦陀(门神)象。

  祖师塔,从建筑符号学的角度分析定义为象征型符号。建于元朝天历三年(1330),为纪念禅宗大德赵州从谂禅师(778-897),塔额为“特赐大元赵州古佛真际光祖国师之塔”。塔高七层,26.7米,砖木结构,造型古朴典雅。佛教里塔由窣堵坡变化而来,用来存放高僧的舍利子或者遗物,以表达纪念的意义。在佛教教义里,对塔的礼拜和绕转是功德极大的。所以塔在寺院建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赵州塔可大体分为四个部分,作为四种建筑符号,一是塔刹,在塔顶上,实际的形象就是堵坡的缩影。二是塔身,这是塔的主体,可以用它来供设佛像、放置塔额等用途。四是照中国古代陵墓地宫、墓穴的方式创造的[5],用存放陪葬品或者遗骨。赵州禅师塔为密檐塔,塔身用砖材做出檐、梁、柱、斗拱、门窗,塔身上放置塔额。塔的底部有莲花座和浮雕,内容多为宗教故事、人物。

  万佛殿从建筑符号学的角度分析定义为图案型符号和象征符号综合体,建筑形制为重檐歇山顶,建筑高度为37米,分为上下两层,总面积5000平方米,号称亚洲最大佛殿[6]。其符号组成和其他小型佛殿类似,中国传统抬梁结构的框架、佛像能其他装饰物件构成。大殿内放置五尊同高4.8米的佛像,象征五方五智,佛像高度相同,表示诸佛法的平等,无有高下之分别。在大殿的墙壁上设置数以千计的小佛像,是建筑符号设计手法中母题的重复,佛像在宗教建筑符号里作为一个常用符号,其意义是对宗教偶像的崇拜,一般形象高大,装饰富丽堂皇。在万佛殿里,4.8米的佛像与早晚课的僧众形成强烈的对比,凸显了宗教偶像的神圣。

  2.3符用学

  符用学:符用学是研究符号与人的互动关系,它包含了符义学和符构学的内容,建筑符用学是将建筑从各个方面看成一个符号系统,从而进行诠释,诠释的层次由非理性到理性可以分为直觉式、实证式和解析式。以柏林禅寺为例,笔者亲身体验过该寺院的建筑,在接近建筑的路上典型的寺院建筑符号在当地天际线上格外突出,一个是祖师塔,另一个是万佛楼。寺院的第一进空间和高起的入口之间有祖师流源图这样的一个屏风隔开,第一进大空间较为狭长开敞,呈南北向走向,西侧树立祖师塔,第二进大空间在普光明殿和观音殿之间,呈方形的室外空间和前一进空间形成强烈对比,空间内有多棵古柏,以映衬寺院的名字,最后一进空间为东西向布置,在万佛楼前,此为直觉式诠释。实证式和解析式诠释尚待调查。

  3 结语

  综上所述,从莫里斯的符构学、符义学和符用学三大角度解读了禅宗寺院法堂的发展变化和柏林禅寺的符号性特点。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从符号学解读传统的寺院,对寺院为来的发展尤其重要的意义,从传统中提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符号,加以艺术化处理,可以形成新的建筑形式,如景观禅中的万字符的僧舍、六道轮回的景观小品、心动坐的禅堂等等。丰富了我们的设计素材,有利用发展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佛教建筑风格,形成独特的精神场所。

  参考文献

  [1] 董黎 论建筑符号学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及运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7

  [2] 戴志忠.建筑创作构思解析-符号象征隐喻[M]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3] 戴俭 禅与禅宗寺院建筑布局研究[J] .华中建筑,1996VOL.14 NO.3

  [4] 朱理国 中国禅宗寺院山门形制探微[J].热带建筑2008(3)

  [5] 辜璇 塔建筑在中国的演变[D].武汉理工大学 2006

  [6] 袁牧 中国当代汉地佛教建筑研究[D].清华大学 2008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浅析汉传佛教建筑的符号性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chengshiguanli/4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