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城市管理发布时间:2019-07-04浏览:次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合理均衡的城镇化动力结构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间的功能互补。不同城镇化动力的组合会构成不同的城镇化动力结构。城镇化一般动力结构以经济动力和文化动力为主导,政治动力次之。藏区城镇化动力结构不同于城镇化一般动力结构,具有位序差异性,表现为政治动力和文化动力是城镇化发展主要动力,而经济动力则是次要动力。乡村振兴要发挥农村主体性作用,应优化藏区城镇化动力结构,强化经济动力中农牧区特色产业,突出政治动力中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多极化的藏区城镇化体系。
关键词:乡村振兴;城镇化动力;藏区城镇化动力结构;位序差异性
一、问题的提出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关键解决的是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1],提升农村在城乡社会连续统中的地位。城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加速器,连接着乡村和城市这两个端点。乡村振兴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同样也是城镇化的应有之义,凸显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当前,中国面临城乡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2018年底中国的城镇化率是5958%,城镇化作为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动力,在中国经历了重视速度、规模的“旧式城镇化”到现在强调“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要求在城镇化进程中关注城乡的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文化心理等,因此更加需要厘清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即城镇化动力。不同地区城镇化发展程度和阶段不同,城镇化动力的类型及作用亦是不尽相同。藏区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结构和历史文化等条件,其城镇化发展不同于其它地区,无论是发展路径还是发展动力上都有其差异,其中差异最大的是城镇化动力。城镇化动力作为城镇化的核心内容,不同的城镇化动力决定着不同的城镇化发展路径,本文基于对藏区城镇化的关注,将研究对象聚焦为藏区城镇化动力,以从中探寻出适合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城镇化动力。
关于藏区城镇化动力的研究文献,目前学界的研究较多阐述藏区城镇化的特征,分析藏区城镇化发展程度低的现状及其原因;同时,有学者利用经济学、地理学等学科研究方法对藏区城镇化进行研究;[2-3]此外,探讨藏区城镇化发展路径是较多学者感兴趣的内容。通过对藏区城镇化研究的梳理和分析,发现藏区城镇化研究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仍存在些许不足,主要表现在藏区城镇化现状和发展滞后原因的研究较多,描述性研究占据大部分,此类研究注重呈现藏区城镇化的特殊性方面,而深入研究藏区城镇发展滞后原因和特殊性机制的研究较少;城镇化动力是城镇化的关键因素,但目前藏区城镇化研究少有论及藏区城镇化动力,更加缺少对城镇化动力系统的研究。本文吸收和借鉴现有研究成果,通过对现实个案案例的理论分析,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运用“理想类型”建构出城镇化动力结构,分析藏区城镇化动力结构的位序差异性,并反思藏区城镇化动力结构,阐释优化藏区城镇化动力结构的合理发展方向,以期在该研究基础上对原有藏区城镇化研究做出补充。
本文选取四川省藏族G县城镇化作为个案,分析藏区城镇化动力结构的位序差异性。由于县域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城镇化对农村现代化的带动能力强,能够有效发挥农村主体性作用。G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雅砻江的上游,青藏高原的东南缘。县域面积约为7303平方公里,居住着藏族、汉族、彝族、壮族、土家族、羌族等13个民族。G县距离所在自治州首府约385公里,县域内文化资源丰富,是所在自治州北路重要的农业中心和经贸中心[4]。G县城镇化水平根据诺瑟姆提出城镇化“S”型曲线发展阶段理论,现处于快速发展阶段。G县早期城镇的兴起主要是由宗教文化和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推动。宗教文化具有代表性的是甘孜寺,其建于公元13世纪,随后时间不断对其进行扩建,对早期甘孜城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5]。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是G县早期城镇发展的另一动力,由于G县位于康北交通要道,出关办货商人慢慢增多[6],城镇商业日渐繁荣,成为当时的康北重镇,但随着时代变迁,城镇逐渐衰落。目前,当地政府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指引下,通过招商引资和城镇规划,不断发挥区位和文化特色优势,激活城镇发展动力,打造符合当地特色的城镇化发展路径。
二、理论框架:藏区城镇化动力结构
理想类型是韦伯提出的概念体系,理想类型作为衡量现实的标准,审视现实与概念之间的差距,并对这种差距作出因果解释[7]。理想类型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解释、发现现象和问题,并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向”[8],实现经验和理论的互构。各种城镇化动力组合构成城镇化动力结构,不同城镇化动力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城镇化动力结构是一种“理想类型”的理论建构,作为分析工具用来研究具有差异性的城镇化动力。为更好的研究城镇化动力结构,将不同城镇化动力概括分析为经济动力、政治动力和文化动力,以此建构城镇化动力结构的“理想类型”。城镇化动力结构中经济动力是产业结构和工业化带来的推动力,政治动力是以公共服务和政策制度调整带来的推动力,文化动力是挖掘文化资源带来的推动力。
经济动力、政治动力和文化动力构成城镇化一般动力结构,是我国众多地区城镇化动力组合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城镇化一般动力结构中,经济动力和文化动力是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政治动力对城镇化的作用逐步减少。换言之,經济动力和文化动力在城镇化一般动力结构中占据主要地位,政治动力位于经济动力和文化动力之后。藏区城镇化动力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经济动力、政治动力和文化动力所构成,但不同的是由于藏区特殊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结构和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与其他地区相比,藏区城镇化动力结构具有位序差异性。藏区城镇化动力结构的位序差异性,具体表现为政治动力和文化动力是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其中政治动力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动力,且政治动力还有继续加强的趋势;与此同时,经济动力在藏区城镇化动力结构中是次要动力,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有限。简言之,藏区城镇化动力结构的位序差异性,导致藏区城镇化的发展方式和发展路径与其他地区大相径庭。
推荐阅读:《城镇供水》(双月刊)创刊于1981年,是由建设部主管、中国城镇供水协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有关城镇供水技术性期刊。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乡村振兴背景下藏区城镇化动力结构的位序差异性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chengshiguanli/47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