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城市管理发布时间:2018-04-13浏览:次
这篇城镇化建设论文发表了新城镇化过程中的建设过程和发展策略,所谓的新型城镇化就是 “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体育产业很好的契合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论文分析了育产业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给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体育产业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论文,新型城镇化,体育产业;社区体育组织;体育文化
1 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所谓城镇化是指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镇型转化的历史过程,简单概括就是指农村人口逐渐向城镇聚集,进而转变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在近10年间,中国经历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无论从规模还是速度上,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截至2012年,我国城镇化水平达52.6%,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达65个,成为世界上特大城市、超大城市最多的国家。
所谓的新型城镇化就是 “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即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提下,坚持以人為本的发展理念,在工业化的基础上,推动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那么,要实现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必须做到3点:1)由城市优先发展向城乡互补协同发展转变;2)由数量增长型城镇向质量提升型城镇转变;3)由少数人先富型城镇向共同富裕型城镇转变。另外,新型城镇化在推进过程中还要突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特征。首先,实现以人为本,解决城镇人群需求的特殊性问题;其次,依靠科学发展观,完善城市的基本功能;最后,根据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总之,要构建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建设与产业结构布局协调发展的城市生态空间,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经济一体化格局。
2 体育产业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新型城镇化之所以“新”,主要在于在大规模城镇化的基础上,要求城市中的社会、经济、文化高度协同发展的变革过程。简言之,就是对社会、经济、文化等生态空间进行重构,使城市群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那么,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城市是人口聚集的空间,在城镇化进程中,大量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据相关研究统计预测,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到2020年,中国城镇覆盖率将达到75% [6]。研究[7]表明,当城镇化水平达到70%时,城市文明的普及率则达100%。体育产业能够折射出社会生态与民族活力,城市文明更依赖于体育产业的发展,并以其做基础,否则就是无源之水 [8]。
其次,《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进一步指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市群建设将在城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有关资料显示,当前我国城市群面积仅为21.78%,却承载着全国48.99%的总人口和78.78%的经济总量[9]。那么,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城市群数量逐渐增多,随之,人口数量的密集度将剧增。而人的体育需求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规模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城市群的增加会促进人们的体育需求,尤其是对体育健康产业和体育竞赛表演业的需求。
最后,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农民可通过转移就业增加其经济收入,进而提升消费能力,这是城市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国外有关城镇化的实践表明,城镇化水平越高,体育产业发展越为成熟。以我国长三角地区为例,该地区体育产业增加值已超过1 000亿元,占全国体育产业增加值比例的30%;而目前我国正在努力建设的京津冀城市群,其体育产业的规模和质量都呈现出稳步的增长态势。这表明体育产业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初见成效。
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体育产业发展的策略
3.1 培养体育复合型人才
体育产业涉及体育、经济、管理等多个领域,因此,体育产业的发展壮大必须有相应的复合型人才做支撑。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经验表明,优秀的复合型人才是体育产业发展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证[13];因此,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必须配以相应的人才培养战略,建设符合产业发展需要和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快速发展体育产业可采取高校、培训机构、企业相结合的方式。高校主要发挥教育资源优势,通过与体育企业合作开设体育产业综合专业,培养具备一定管理知识和体育知识的综合性人才。
从我国国情出发,体育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点仍在高校,因此,应重点加强相关高校学科和师资建设。加大力度促进学科创新,推动体育产业学科理论建设。加强研究方法、研究方向、学科内容、管理体制方面的建设。加强学科梯队建设,形成学科带头人、教学科研骨干和助手组成的梯队体系,这是体育产业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另外,可通过课题和学术活动等促进学科建设,建立过硬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素质,支持其提高学历或参与国内外进修。同时,广纳贤才,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
3.2 加速建设体育中心城市
体育中心城市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在体育生态、体育事务和体育产业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类城市 [14]。它们既是体育生态和体育产业发展的区域节点城市,也是在体育文化方面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区域中心城市。区域体育中心城市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形成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积累。例如,欧美一些因著名体育赛事和俱乐部而闻名于世的城市,很多拥有百年的发展历史。可以说,在现代社会, 体育赛事和俱乐部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重要“名片”,在扩大城市知名度、提升城市影响力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由于体育产业不仅有着显著的“名片”效应,同时具备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力强、附加值高等特征,因而,区域体育中心城市能够利用其优势,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软实力,同时带动整个区域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区域体育运动的品牌和集群效应。因此,应全力打造区域体育中心城市,加强城市相关规划的制订和基础设施建设,把城市重点体育项目的培育与建设嵌入城市发展的长远规划和战略目标之中;但打造区域体育中心城市,应充分考虑体育产业与城市主题的契合度,重点打造符合城市优势的体育品牌,构建相应的体育文化和配套产业体系,结合城市体育传统和经济实力,引进和推广相关体育项目。
3.3 重视发展社区体育组织
市场需求的满足是体育产业持续发展的根本。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业余闲暇时间不断增多,人们对于健康和体育健身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工业化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情况下,休闲健身的市场需求日益旺盛,欧美国家开始普遍兴起社区休闲体育规划及相关建设。例如,德国兴起了“候鸟运动”,广大青年有组织地走向自然和农村,社区休闲体育也随之蓬勃发展。企业也认识到劳动生产率与员工身心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开始在企业内部成立各类体育运动俱乐部。美国也非常重视社区休闲体育的发展。在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玛丽博士的倡导下,美国仿照德国模式,加强综合性社区体育中心建设,并于1932—1937年制定并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建设标准,通过调拨专用款项和建立专项基金等方式加强资金支持[15]。目前,美国几乎每个社区都有自身的社区活动中心,并都配备了运动室、更衣室、游戏室、俱乐部会议室、快餐店和阅览室等附属设施。
3.4 培育城市体育文化氛围
体育文化是人类体育发展历史长河中核心价值的体现,并已成为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城市重要的软实力之一。现代体育文化是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和全球化的推进而逐渐演化发展的,集中体现于休闲体育行业、竞技体育行业和大众体育运动中,并深度影响着体育用品行业及相关众多产业。体育文化只有深入人心,其可持续发展才可能得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看,体育文化是城市体育产业发展的根基。体育文化之所以对城市发展十分重要,主要原因是其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居民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经营理念。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和扩张,城市人口的流动性越来越强,甚至成为很多国际大都市和新兴城市人口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4 结束语
体育产业发展对城市生态空间的重构、城市群的建设及城市群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体育产业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突出作用,可通过培养体育复合型人才、加速建设体育中心城市、重视发展社区体育组织、培育城市体育文化氛围等途径来实现。
参考文献:
[1] 姚士谋,李广宇,燕月,等.我国特大城市协调性发展的创新模式探究[J].人文地理,2012(5):48.
[2] 段进军,姚士谋,陈明星,等.中国城镇化研究报告[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23.
[3] 姚士谋,张平宇,余成,等.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J].地理科学,2014,6(6):641.
推荐阅读:《兵团建设》紧紧围绕兵团党委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弘扬主旋律,坚持政治家办刊,思想水平、政策水平、刊物质量、发行创收一年一个台阶。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新城镇化过程中的建设过程和发展策略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chengshiguanli/44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