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梁实秋伦理道德观建构所受影响论文发表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城市管理发布时间:2014-07-11浏览:

  摘要:梁实秋40岁以后着力较多的是散文和翻译。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从1949年起20多年共出4辑。30年代开始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持续40载,到1970年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计剧本37册,诗3册。晚年用7年时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文章发表在《北京档案》上,是社科方向论文范文,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梁实秋,伦理道德观,建构影响因素

  晚年梁实秋曾说过一生中有四个遗憾:一,有太多的书没有读;二,与许多鸿儒没有深交,转眼那些人已成为古人;三,亏欠那些帮助过他的人的情谊;四,陆放翁但悲不见九州同,现在也有同感。

  从中国古代传统来看,这种伦理理性的观念,恰恰是中国古代思想中的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朱禀认为,要存天理,灭人欲。这种天理人欲和白璧德的善恶二元论,在程度上或有差别,各自的思想背景也不相同,但其理论实质是十分接近的,他们都力图把特定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成某种普遍必然的"理性"或"天理",通过这种理性对人欲的压抑。

  来实施和加强社会对个人的控制,梁实秋出身家境优裕的书香门第,从小的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使他内心深处始终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优越感和绅士风度,对以儒家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始终抱着颇为欣赏的态度,但他又指出,儒家思想虽然号称中国思想的正统,却不能"树立一个适当的文学观。

  它的文学观念不能使我们满意,"因此,"为救中国文学之弊",唯一途径就是采取"采取西洋健全的理论","中国的儒家思想极接近西洋的人文主义,孔子的哲学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颇多暗合之处,我们现在若择取人本主义的文学观则可补中国晚近文学之弊,且不悖于数千年来儒家思想的背景。

  梁实秋的这段话,可以看出他对封建传统的维护时以直接宣扬某种西方学说的形式出现的。在对西方文论的汲取中,主要受两种思潮的影响,一是亚里士多德的宣泄净化说,梁实秋在介绍净化说时认为,净化说即关于"悲剧的效用,实在是含有伦理的艺术的元素,这部独亚里士多德是如此,希腊精神便是如此。

  "正如梁实秋所说:"总而言之,亚里士多德的真义乃悲剧的任务使人愉快,但其愉快必有伦理的制裁。"由此可以看出梁实秋对文学的伦理之维度的推崇和看室。他说:"文学与道德有着密切关系,以为文学是以人生为题材而表现人生为目的的,人生是道德的,是有道德意味的,所以文学者不离人生,便不离道德,便有道德的价值。

  一个西方学者曾这样概括新人文主义的文学主张"它规定作者简介了一个中心的敌人,浪漫主义:一个主要的罪魁祸首,卢梭,一个主要的目的,把文学批评和伦理学结合起来,而衡量一部作品质量的基本方式,是看其道德性质是否纯正。"梁实秋认为必须将道德建立在人性之上。

  所以,这里的道德已经不是传统的封建道德,而是站在中西文化的比较之后的人文主义立场对儒家道德进行的重估,"凡合乎人性的,古今中外无不适用,这便是道德的标准。"具体来说,梁实秋的道德观的目的是实现个人对社会的认同,个人完成的是自的社会伦理精神和道德生命的重建,这也是梁实秋为什么特别注重个人的自我修养,一生都试图向平正通达,智慧典雅,不同于传统,但不和传统人格相去甚远的人格类型方向努力。

  我们发现,在其早年的文论中,梁实秋更看重的是"伦理"而不是"道德",他对伦理和道德两个概念做了具体的区分,在《王尔德的唯美主义》一文中,梁实秋指出了王尔德在其艺术评论里将伦理和道德两种食物混为一谈,他认为。

  "伦理的标准与道德的教训是两回事,梁实秋所界定的文学中的伦理指的是文学描写者的态度,创作者对所写对象所取的态度和价值判断,即作者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建构和追求,他说:"人有理性,人有较高尚的情感,人有较严肃的道德观,这便全是我所谓的人性。"

  可以看出,梁实秋所标举的文学的伦理观不仅仅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善的层面,更注重的是通过文学的启迪来达到阅读后心灵的净化,通过对人性,人生富有深度的探索和发现,来达到精神上的提升,注重文学所负有的"精神使命"。在《诗与诗人》一文中,他指出,"诗人要摒弃名利观念,对人生有浓厚的兴趣,而又要胸怀淡泊。"为此,"诗人要培养正义感,同情心。"在大革命前后,梁实秋的批评矛头由五四新文学运动转向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反对"把文学当作工具"的文学观,否定文学的阶级性和大众文学。

  从实质上来说,走的是贵族化的文学批评路线,认为大多数无产阶级不配有文学,"因此他反对随意贬低文学批评和文学批评家的作用和地位,认为文学批评是极为严肃庄重的事业,是一种富有理性和智慧性的人类活动,将文学批评看成是人类一项寻找普遍真理和具有超越性意义的文化活动,坚持认为文学批评是一项精英性的人类活动,普通人不会有真正的批评产生,只有少数人才能承担此项工作。

  我们认为,县然他的用语有时不免武断,但他的初衷与最终愿望是一个知识分子对文学的纯粹性与超越性的追求,这是不能否定的。他认为"文学批评根本的不是事实的归纳,而是伦理的选择,不是统计的研究,而是价值的估定。"

  人不仅是情感与欲望的存在物,还是伦理的存在物,文学无疑就是人学,因此文学的伦理道德维度任何时候都无法抹杀或从文学中剥离。文学可以反对陈旧腐化的伦理道德,但不能因此走向道德的虚无。正如萨特所说编写是一种无法抹煞的道德行为,丹尼尔贝尔(也有学者指出):"如果审美体验本身就足以证明生活的意义。

  那么道德就会被搁置起来,欲望也没有任何限制了。"既然人与伦理难以彼此脱离。那么文学和伦理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梁实秋对文学的伦理道德维度的强调,对整个文学,尤其是对当下消费文化语境下的由于伦理道德的缺失而导致精神的无根性,欲望的无底线的文学创作状况,亦不乏重要的借鉴意义。

  城市管理核心期刊投稿注意事项:《北京档案》是创于1984年的档案专业月刊,它主要宣传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研究、探讨档案学理论与技术。它的内容涉及档案学、文秘学等方面,传播档案学、文书学知识,报道北京档案工作动态,开展学术研究。它的阅读群主要面向档案、文秘和史学工作者。该刊有英文目次和提要。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浅述梁实秋伦理道德观建构所受影响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chengshiguanli/14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