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城市管理发布时间:2014-01-25浏览:次
摘要: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运行构成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城市管理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文章发表在《统计与决策》上,是城市管理论文发表范文,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城市管理,模式,信息化,创新
我国传统城市管理模式的弊端。
(一)单一管理主体不适应城市管理的客观要求。
城市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客观上需要作为城市主体的各个社会层面共同参与。但是,在我国当前的城市管理工作中,居民作为城市的主人,仅仅作为被管理的对象,缺乏参与城市管理的手段与机会;社会中介组织发育不健全,无法发挥政府与居民沟通的桥梁作用。政府不得不作为唯一的管理主体,承担着城市投资、规划、建设、运行、服务、监管等整个管理流程的全部职能,统管着整个城市的人、物、件、时间、空间等多维事务。城市管理工作的多方参与性与当前单一管理主体之间的矛盾,导致政府承担了过多的任务与责任,城市管理工作相当程度上在忙于“灭火”,造成管理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和长远性。
(二)重建设而轻管理。
传统城市管理在认识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建设、轻管理。政府为了应对城市复杂的管理事务,往往在硬件建设上下功夫,希望以硬件建设替代管理来满足城市居民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消弥城市运行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从而导致城市硬件水平超过软件管理,无法充分发挥硬件的作用,使得城市硬件投入效率低下,造成公共财政支出不足。
(三)管理机构职能交叉且责任不明。
城市管理是一个完整、复杂的运行体系,但是传统的城市管理在体制上存在着机构设置复杂、部门分割、职能交叉、责任不清,规划和建设、建设和管理、行业垂直管理和区(县)属地管理等环节上脱节,导致同样一项管理职能分散在城市管理系统的各个部门,职能上有交叉又有空白,工作上相互依赖又相互牵制,经常出现“有事没人管,有人管不了”的尴尬局面。
(四)管理方式粗放且管理对象不具体。
传统城市管理主要依靠发文件、下通知、开会议、传政令等行政方法,经济、法律和宣传教育等综合方法运用不够,导致城市管理方式粗放。城市管理的相关部门对于城市部件一般只是按照大项进行管理,没有细化到具体种类。政府对于所辖城市部件的具体数量缺乏精确的掌握,对城市部件的增添和减少不能及时进行调查、统计和更新,致使具体数字含糊不清。
(五)信息获取滞后且管理处置被动。
传统城市管理在信息传输上主要依靠手工操作,信息技术的运用严重滞后于管理的需要,造成大量问题处理迟滞,矛盾积压。金字塔式的垂直管理体制和冗长的手工传递链条,又造成了信息的失真和衰减,使得政府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缺乏主动应对的能力,甚至经常陷入被动处置之中,加深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矛盾,降低了政府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
创新城市管理模式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一)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是城市发展的内在需求。
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要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先进、从工业化到现代化的过程。城市管理在伴随着城市发展和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不同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内容、规律和要求。
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生活环境的要求更加迫切,对城市管理的要求正在从满足温饱向方便、安全和促进生活质量提高的方向转变。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信息的获取量加大、民主意识的加强,群众对生活效率和环境的期望值以及对社会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诉求,比过去都有明显提高。
不断满足市民群众的各类迫切需求,创新城市管理模式,解决城市管理中的各种复杂问题,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也是城市建设和发展规律的客观需要。
(二)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具备了所需要的信息化条件基础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管理中出现了诸如精细管理、扁平化管理、闭环管理等现代管理理念,这为城市管理理念的创新奠定了思想基础。精细化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使城市管理效率提高,闭环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使城市管理监督评价体系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对比传统的“行政命令”、“计划调度”、“独家经营”和以管理者为中心等传统的城市管理理念,由于信息技术的引入,不论是体制设计,还是流程再造等方面,现代城市管理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信息化城市管理模式创新的主要内容。
信息化城市管理也可以称为网格化城市管理或数字化城市管理,是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建立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和创建新的城市管理体制,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城市事件管理法”等新方法而形成的城市管理运行新架构。
信息化城市管理的设计思想是把城市管理问题划分为部件和事件,把管理范围划分成以万米网格为基准的最小管理单位,将所有的城市管理部件精确定位在网格内的坐标点上。同时,通过建立独立的城市管理监督队伍,明确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置流程,完善城市管理各部门分工协作的运作机制,建立起对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派遣、处理、反馈、评价的动态管理机制,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信息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实质是对传统城市管理模式的一场革命,是现代城市适应信息化的要求,对城市管理理念的转变,对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对城市管理流程的再造和对城市管理手段的更新。
(一)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
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就是在城市管理中,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路,以大约一万平方米面积为基本单位,将所辖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状单元;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万米单元网格实施全时段巡逻监控,发现城市管理问题,立刻进行上报的方法。科学划分管理区域是创建信息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首要任务。
(二)城市部件管理法。
城市部件是城市最微小的细胞单元,主要指城市市政管理的各项设施,主要包括道路、桥梁、立杆、水、电、气、热等市政公用设施及公园、绿地、休闲健身娱乐、门牌、广告牌匾等有形物体。精确掌握管理的每一个对象、内容、状态、位置、数量和属性,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前提,也是提高管理效率的根本要求。城市部件管理法就是把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作为城市部件进行管理,通过地理编码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将城市管理内容具体化、数字化,实现城市部件精确定位、定量和高效管理。
(三)信息采集器—“城管通”。
“城管通”是利用移动无线通信网络进行数据采集的终端设备。城管监督员在管理单元网格内发现问题时,应用城管通即时采集与传送问题信息,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管理的信息传送滞后和工作被动等问题,实现城市管理问题的精确定位和快速处理,提高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置速率和处置水平。
(四)城市管理体制“双轴化”。
信息化城市管理按照管理职责与监督职责分离的原则,组建了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形成了全新的“两轴”管理体制。在“两轴”的新体制下,“裁判员”和“运动员”分开,从而使监督和评价更加科学有效。监督中心由城管监督员在分管的万米单元网格中进行不间断巡视,减少专业管理部门的巡视任务。专业管理部门除适当安排一定力量进行正常检查巡视外,主要力量都集中在问题处置环节,使处置力量大大增加。同时,由于城管监督员上报信息做到了精确定位,使专业管理部门处置问题实现了“精确打击”,从而使效率大幅度提高。
社科论文投稿杂志推荐:《统计与决策》于1985年创刊,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针,遵守新闻出版法规,不断提高办刊质量,赢得了全国广大读者尤其是大专院校师生及科研院所读者的青睐。
参考文献:
1.陈平。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M].
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62.钱健,谭伟贤。数字城市建设[M].
科学出版社,20073.李立明,张骥。网格化城市管理应急与非应急统一模式研究[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7(1)4.张勇进。基于网格空间的城市管理创新[J].行政论坛,2008(3)5.叶裕民。中国城市管理创新的一种尝试[J].中国软科学,2008(10)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城市管理创新模式方案研究社科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chengshiguanli/11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