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旅游的新观点及影响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成人教育发布时间:2015-09-16浏览:

  在当前有关旅游的新应用措施制度有哪些呢?我们应该怎样来加强对旅游管理建设的新发展呢?不同的运动模式以及发展战略都是对整个运动中的一个转变,同时在不同程度生的运动建设对现在的新发展模式有什么好的技巧呢?本文选自:《时尚旅游》,《时尚旅游》杂志始终坚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宣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各行各业所取得的成就,正面宣传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为政治、经济、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以广泛的新闻覆盖,深度的观察思考,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精美的制作品质,为读者提供精彩纷呈、赏心悦目的精神食粮。以提高品质、满足需求、精心服务为要义,展现一份杂志的风貌。

  摘要:体育部门与旅游部门之间要强化管理机制,加大协作力度,相互交融渗透,不因行业从属不同,而造成体育资源和旅游资源的浪费。加强体育旅游这种新兴旅游形式的宣传,让人们更多的了解体育旅游,积极培育人们“终身体育”的健身意识和自觉行为。随着建设小康社会的全面推进,加之健康与小康的目标一致,树立科学的健身观,体育旅游自然成为了我国国民现代体育和健身的生活方式之一,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运动旅游,体育论文,论文发表

  1中部地区体育旅游发展的优势分析相对于东、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体育旅游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随着各级政府旅游发展政策的不断出台和健全,改善了旅游环境,强化了发展意识。中部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体育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强大的保障和支撑平台。体育旅游资源呈现聚集态势分布,区域特点突出,资源丰富、互补性强,并显现了良好的地缘优势。

  1.1政策支持近几年来,国家有关部委和中部地区各政府在经济结构调整中,都把旅游业确定为先导产业,重点培育和扶持的战略工程[3](见表1),相继出台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中部旅游发展的相关文件[4-8](见表2)。这也为体育旅游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和政策保障,实现了社会、经济、体育、旅游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经验分享。

  1.2资源丰富依据《中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和评价》(GB/T18972-2003)中所列的8个主类、31个亚类和155个基本类型旅游资源[9],中部6省主类、亚类旅游资源俱全,基本类型中拥有140多种,占90%以上。在对我国大陆30个省份旅游资源丰裕度排名中,山西居首位,其余6省也都位次较前[10],具有开展体育旅游的巨大潜力。旅游资源数量多、等级高、独特性强,空间呈现集聚分布态势,体育旅游资源储备也十分丰富并有显着的互补性和特殊的吸引力。

  1.3区位优势中部地区体育旅游发展有着较明显的区位优势。中部6省地处中国内陆中心腹地,位于长江中游和黄河中游地带,承东启西,连南贯北。东邻长三角体育旅游圈,西连西部民族体育旅游地区,南靠珠三角体育旅游圈,北接环渤海体育旅游圈。独特的区位优势为中部地区接受发达经济区的体育旅游市场辐射和欠发达地区体育旅游客源输入,以及开展区域体育旅游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1.4调查评价较高另据本课题调查显示,对当前中部地区体育旅游进行了综合评价,选择“一般”、“好”和“很好”的被调查者超过了90%,仅有7.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差”和“很差”。而对中部地区被调查者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体育旅游参与度的调查显示,有近60%的选择了“参加过”体育旅游项目活动。在“你想参加体育旅游吗?”选择“想参加”的比例达到了67.4%,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

  2中部地区体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尽管近几年中部地区体育旅游业发展的速度比较快,但由于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所以仍是低基数上的高增长,与中部地区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很不相称。经相关调查研究,中部地区体育旅游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战略不断深入实施和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服务产业的背景下,从中部崛起高度来发展体育旅游,把握这一历史机遇,对中部地区的体育旅游发展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探寻体育旅游开发与中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为加快中部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步伐,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1大众对体育旅游认知度不足体育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其概念、作用、本质的认识了解和体验尚不够深入。问卷调查显示,在对回答“您了解体育旅游的作用吗?”的统计中,11972位被调查者选择了“不了解”占63.7%。结果显示,大多数被调查者对体育旅游概念和作用的认知不足。进一步分析表明,随着学历层次的不断提高,对体育旅游的认知也逐渐增加。文化水平不均衡,理解能力不统一,加之宣传力度严重不足,造成了对体育旅游认知的缺失,提升全民整体教育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2.2体育旅游景区(点)可进入性差据统计,中部地区公路、铁路和内河运输线路总规模达到50.23万公里,占全国的24.3%,但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结构存在不合理,便利的交通体现在省会城市和重要城市主要干线之间,而位于农村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旅游景区(点)之间交通衔接不够顺畅。通过调查问卷发现,选择“交通便捷程度”选项的居于首位,人数超过60%。由此可见,目的地的交通情况是影响参与体育旅游非常重要的因素。湖北省体育旅游景区可进入性最差,其他依次为河南、湖南、江西、山西、安徽,体育旅游景区(点)的可进入性差直接致使旅游者“拒绝前往”、“不方便”,从而造成了多数客源流失,甚至可能导致体育旅游市场的丧失。

  2.3大众体育旅游消费能力有限体育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消费,在达到一个较高的收入水平之后才会出现。截止2008年,从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来看,中部六省全部低于全国7520元和2111元的平均水平。问卷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月人均收入低于2000元的占到总数的78.3%;参加体育旅游消费低于1000元的占到总数的71.6%;甚至选择体育旅游消费“价格偏高”的人数是“价格偏低”的4.2倍。结果显示,中部地区居民收入偏低,消费能力有限,加之体育旅游消费偏高,导致了体育旅游市场需求严重不足。

  2.4缺乏多元性,吸引力与竞争力弱中部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定位雷同、开发层次低、项目开发不丰富、缺乏内涵式发展、要素齐备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和景区(点)匮乏,大大降低了中部地区体育旅游的吸引力、竞争力和影响力。问卷调查显示,在中部六省中,尤以山西省和湖南省体育旅游项目设置最为单一,同样两省的体育旅游吸引力最低。安徽省的体育旅游项目相对丰富,但其吸引力仍然较差,究其原因是缺乏特色产品和龙头产品的组合与培育,挖掘深度不够,未形成地域特征鲜明、整体突出的主导产品,这与树立品牌意识不强有很大关联。

  2.5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体育旅游基础设施是为保证体育旅游活动顺利开展而提供的物质设施与服务系统,它是体育旅游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由于开发程度低,以及资金的匮乏,中部地区体育旅游基础设施普遍落后,不够完善。问卷调查显示,在回答“体育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选项中,河南省被调查者中有高达近75%的人选择了“不完善”,问题最为突出。而被认为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较好”的山西省,也有近22.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不完善”。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与体育旅游者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凸显。

  2.6环境状况不佳,生态破坏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资源与环境的矛盾日渐凸显,空气污染、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态势严重。中部地区区域环境水平最好的是安徽省,在全国排名第7位;山西省最差,在全国排名第30位;中部地区区域生态水平最好的是湖南省,在全国排名第3位;山西省最差,在全国排名第27位;中部地区区域环境支持系统最好的是湖南省,在全国排名第3位;山西省最差,在全国排名第30位[11]。问卷调查显示,山西省有40.6%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生态环境不佳”是制约体育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与山西环境污染严重的实际情况相符。而湖南省只有8.9%的选择比例,反映了湖南省整体生态环境处于较好状况。生态环境的破坏大大增加了发展成本,已成为制约中部地区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3中部地区体育旅游发展对策

  3.1建立中部地区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体育旅游如何贯彻科学发展,抓住“中部崛起”的契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在资源开发、景点建设、项目设计、线路规划、服务提供上要最大程度的满足体育旅游者需求,使其获得最大化丰富愉快、健康环保的活动体验。同时要充分协调体育旅游目的地居民、体育旅游企业、政府等各方的利益需求,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产品结构方面要加强各类体育专项旅游产品的开发,在产业发展方面既要注重规模的扩大,也要注重素质的整体提高,从而实现中部地区体育旅游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3.2强化品牌意识,提升认知度深入挖掘内涵,大力开发项目,积极丰富内容,通过质量、服务、管理、文化、宣传、形象、创新与环境等要素,提供全面、便捷、准确的体育旅游服务信息,树立品牌、凸显特色、提升形象。优化体育旅游地域网络,以体育旅游中心城市为核心,以重点体育旅游景区(点)为支撑点,以休闲疗养、康体健身、观摩赛事、寻求刺激、民族民俗、游览观光等体育旅游为纽带,打造特色鲜明的体育旅游区。

  3.3做好整体规划,优化中部地区体育旅游资源整合避免开发建设的盲目性、重复性,防止无序发展和恶意竞争。通过拓展体育旅游增效空间,联合开发体育旅游资源,建设精品体育旅游景区(点)和线路,找准定位,合理分工,形成“大旅游”,实现多方共赢。消除市场壁垒,打破市场分割,加快体育旅游产品的更新,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联手宣传促销,共同开拓客源市场,形成联动的“大市场”。做好中部地区体育旅游产业之间科学合理的衔接和配套,制定体育旅游产业规划和鼓励政策,加快体育旅游“大产业”发展进程。

  改善交通衔接性,提升区域通达性应在中部地区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交通网络相对发达的基础上,积极改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结构不合理”、“体育旅游景区(点)之间的交通衔接不够顺畅”、“尚未形成有效的协调配合”、“交通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等问题。在建设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等干线公路的同时,也必须大力加强沟通县、乡、村等支线公路的建设。只有“主血管畅通,毛细血管发达”才能真正做到“身体健康”。善于将交通服务基础设施资源转化为体育旅游服务资源,尽量减少体育旅游者的出行费用和出行时间,提高体育旅游者进入体育旅游景区(点)的便捷程度,实现中部地区体育旅游流的循环和畅通。

  提高生态环境和谐程度夯实体育旅游的生存发展基础体育旅游参与性高、观赏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其对生态环境依存程度很高的特质。坚决杜绝只重视体育旅游经济的显性增长,忽视生态环境的隐性损失。生态环境不佳已成为制约中部地区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软肋和硬伤,许多价值颇高的体育旅游资源吸引力大为减弱。应下大力气保护空气质量,做好水土资源保护,严禁滥采乱挖,乱砍乱伐,坚持做到体育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相结合,协调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树立绿色环保的理念,实现中部地区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运动旅游的新观点及影响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chengrenjiaoyu/32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