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车辆管理发布时间:2020-06-16浏览:次
【摘要】疲劳驾驶是当代交通安全的重要毒瘤,是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及财产安全的重要风险。本文试就疲劳驾车的危害与预防进行认真探讨和总结,并提出自己总结的应对与解决方案。
【关键词】疲劳驾车 危害 预防
在社会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车辆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交通工具。然而在技术功能带给人类前所未有的便利与快捷的同时,也为人类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潜在的巨大威胁。在众多行车风险中,最常见的就是疲劳驾车。
一、 疲劳驾车的成因与分类。
“2010年,全国共接报道路交通事故3906164起,同比上升35.9%。造成65225人死亡、25407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3亿。”疲劳驾车大多是由于司乘人员由于对安全驾驶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对疲劳驾驶所可能造成的危害认识不够全面、以及对疲劳驾驶行为发生的监管与制约技术不够完善所共同造成的。我国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生活节奏的分布与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缺少给予司机足够的缓冲机制设置。在车辆与司机人员管理制度上,仍然缺少必要的预防措施,仍然缺少对其进行定期、常规、强制性的教育、警示、监管等管制措施。
在普遍的社会意识中,也还缺少对司乘人员安全驾驶的足够意识。面对司机可能存在的疲劳驾驶状态,其他人员往往没有意识、或是不敢于向其进行提示、规劝、或强制其脱离驾驶岗位。中国社会对驾驶安全存在着普遍的侥幸心理,缺少对安全驾驶意识的常规化宣传教育机制,在社区等社会生活场景中缺少必要的温馨提示、并且宣传教育工作的覆盖范围过于狭窄、责任不能落实到位、传播手段过于落后,这些都是我国疲劳驾驶行为频发的重要原因。
在由于疲劳驾驶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及其严重社会后果中,司机本人当然要承担最为重要的责任。我国的车辆驾驶、管理人员往往缺少在安全意识、素质方面的基础性培养,没有能正确树立安全驾驶以及对广大社会群众生命安全的高度责任感与必要的操作技巧。更为严重的是,车辆所有者、或司机所隶属的单位管理人员,往往只看到眼前的经济利益,而没有对司机及广大社会群众的生命安全有足够重视。这些也都不同程度促进或纵容了司机进行疲劳驾驶的动机及实践。
疲劳驾驶可以分为主观性与客观性两种。主观性是指司机主观上具有故意过长时间驾驶车辆的动机因素,司机人员在明知自身体能已经不能支持正常的安全驾驶状态的条件下,仍然没有脱离驾驶岗位,明知疲劳驾驶所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却仍然继续进行含有相当危险性车辆驾驶操作,其事故后果的主要责任由司机本人承担。客观性疲劳驾驶是指司机虽然明知可能发生的疲劳驾驶状态及其严重后果,却由于他人的指示、胁迫而不得不继续进行相应操作;或者由于环境等其他非正常因素,导致司机非正常进入疲劳状态。在这些条件下,对所造成的事故后果责任分配,可以酌情考虑。
二、 疲劳驾驶的严重危害。
疲劳驾驶可以对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造成极为严重的伤害、以及及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在预防这些严重后果的可行性措施中,车辆本身的技术水平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提前警示或尽力减缓可能到来的事故及其严重后果,但对于目前的广大社会层面而言,司乘人员的主观意识及驾驶素质仍然是预防车辆事故危害的重中之重。
疲劳驾驶可以对司乘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无数惨痛的车辆事故经验表明,一旦车辆不能被安全驾驶、或脱离正常控制,车毁人亡的悲剧往往在所难免。而悲剧的发生却往往就在一瞬之间,一旦进入危险状态,能够被成功挽救的概率非常小。所以提高司机安全驾驶意识至关重要,坚决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
疲劳驾驶可以对司乘人员的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车辆自身价值、司乘人员随身携带的大量财产,也是社会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由于人员职责权益的关联效应,司乘人员由于交通安全而不能及时履行正常的经济、社会职责,所可能造成的经济社会功能缺失也同样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
疲劳驾驶可以对其他社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车辆事故的发生很可能会危及到路人等其他无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在缺乏足够的公共交通安全保障措施、及制度安排的条件下,只有坚决防范各种危险驾驶行为的发生,才是预防严重关联后果发生的必要手段。
疲劳驾驶可以对社会其他行业及其资源、财产造成严重影响。车辆事故发生后,需要大量的医疗救护、消防抢险、保险赔付、道路修补等社会资源介入,所造成的道路拥堵、交通疏导也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由此牵涉、花费的巨大成本必须由社会公共承担。所以疲劳驾驶及其可能后果,决不仅只是司机的个人问题,更是与社会各界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疲劳驾驶还可以对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严重的心理影响。车辆事故的惨烈后果往往会通过新闻传播广为告知,对于新闻受众会带来严重的心理影响,甚至对公共安全体系产生深深地不安全感。由此,公众对社会稳定与和谐、对经济发展的前景种种不信任感,也会对社会生活的满意度、幸福感造成潜在而持久的深远影响。
三、 疲劳驾驶的可行性防范策略与措施。
防范疲劳驾驶行为及其严重后果的发生,首先应当树立正确的安全驾驶意识与知识体系。应当从司机职业培养的初期开始,不仅重视对其进行足够的技术性培训,也要在安全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方面,做好足够的工作。可以设置必要的课程、考核、监督机制,并且将其与执照的获取、使用权挂钩。并且通过宣传、舆论等各种因素影响,帮助驾驶及其管理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安全驾驶压倒一切的坚定意识。只有培养出高素质的广大驾驶人员,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我国公共交通安全与畅通运行。预防疲劳驾驶可以注意以下方面:
1.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效果。养成按时就寝和良好的睡眠姿势,每天保持7~8小时的睡眠;睡前1.5~2小时内不饮食,睡前1小时内不多饮水、不进行过度脑力工作;卧室内保持通风、清洁,床不宜太软,被子不要过重、过暖,枕头不宜过高。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身体素质。膳食宜选择易消化、营养价值高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A、C、Bl、B2的食物,可以防止眼睛干燥、疲劳、夜盲症的发生;多吃纤维性食物,可以增强胃、肠的蠕动,防止便秘和痔疮;多吃含钙量较高的食物,可以减轻驾驶中的焦虑和烦躁感;饭量以七、八成为好,勿暴饮暴食;每餐间隔以5~6h为宜,尽量做到定时就餐,切忌饱一顿,饥一顿;饮食应细软,不要狼吞虎咽,也不要只吃干食,适量喝汤有助消化。 3.科学的安排行车时间,注意劳逸结合。科学、合理的安排行车时间和计划,注意行车途中的休息;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连续行车4小时,必须停车休息20分钟以上;夜间长时间行车,应由2人轮流驾驶,交替休息,每人驾驶时间应在2~4小时之间,尽量不在深夜驾驶。
在全社会也应当普遍树立对疲劳驾驶的警惕性与责任感。应当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对疲劳驾驶发生的原因、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进行有效宣传。在舆论中形成对疲劳驾驶的普遍谴责与坚决抵制,从而时时刻刻帮助驾驶人员能够贵疲劳驾驶保持清醒的认识与警惕。从而有效减少疲劳驾驶行为的发生。
必要的技术进步也可以帮助驾驶人员减少或避免疲劳驾驶行为的发生。应当出台财政、税收等激励措施,鼓励科研机构及相关厂家研制、生产能够对疲劳驾驶进行及早发现、阻止、报警,或对前方路口进行及早侦查、预警,以及有效增强动力制动系统与司乘人员安全保障功效的技术手段与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有效解决交通安全问题的支持力量。
应当鼓励相关科研及智力机构开展对疲劳驾驶发生的原因、社会影响机理的全面研究,不仅要研究如何防范司机本人如何见面疲劳驾驶行为,也要研究如何减缓其严重后果对宏观经济社会所可能造成的联动效应。如设计必要的公共交通安全保障机制、金融保险赔付机制,从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以及其对社会经济所造成的其他不良影响。
应当加强制度保障、组织足够的领导力量,明确责任、落实到位,严格执行国家对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法规政策及管理制度。要提高各级政府相关管理者的责任意识,时刻将安全生产、安全管理、以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各项应有的工作必须严格落实、不得推诿,从而从制度、领导、政策保障上建立和完善对交通安全工作的明确意识与指导要求。
只有从根本上认清其根本性质及严重后果、牢固树立安全驾驶意识、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与手段,坚决防范包括疲劳驾驶在内的一切危险驾驶意识及行为,才能有效帮助司乘人员摆脱交通事故的危险阴霾,。应当牢固树立“安全驾驶、人人有责”的明确意识,从而发动人民群众,共同有效监督、维护安全驾驶,建立安全出行、和谐交通的良好局面。
【参考】
1、 侯振华,浅谈疲劳驾车的危害与预防[J].才智,2008年第16期
2、 周勇,疲劳驾车的危害与预防[J].科技信息,2008年32期。
3、 《2010年全国交通事故统计和解析》
4、吴江渊.疲劳驾车的危害与预防.[J]杭州:浙江交通技师学院, 2008.4
5、汽车驾驶员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1
6、唐家鹏. 监视疲劳驾驶[J]. 世界博览, 2005,(11)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浅谈疲劳驾车的危害与预防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cheliangguanli/3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