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民社会构建的基础话语权研究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车辆管理发布时间:2014-07-24浏览:

  [摘要] :随着人类的发展,人们交往的范围不在局限于熟人,生活圈子的扩大和延伸,使得陌生人之间开始形成社会,在社会中人们可以追求在国家中想得而不能得的权力。受生活压力所迫,破产的农民失去土地来到城市成为市民,在社会中为了追求自由平等的权力而形成了市民社会。在市民追求自身权力的同时,通过选举让渡一部分的权力出来形成国家。

  [关键词] :话语权,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政府,市场关系

  1问题的提出

  1.1市民社会与政府的关系

  国家虽然代表着公共利益,但无权行使公共权力,因此就必须通过执行机构——政府,来对公共利益进行维护。可见市民社会对政府存在着一种制约的关系。

  1.2市民社会与市场的关系

  人类起初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农副产品生产为辅的生产方式延续的,然而私有制的产生方式,打破了这种生产格局。农民没有土地,被迫转向农副产品生产,过多的农副产品就产生了交换,形成了买卖。于是部分农民离开乡村,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物质依托便是城市,人自然就成了市民;精神依托便是社会,形成了市民社会。在市民社会中,人们重新追求人类的自然权力,在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下,体现人生而拥有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力。可见市场是市民社会价值的体现。

  由上可知,市民社会之于政府和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图1。如何在政府和市场间寻求平衡,将是市民社会的重大责任。

  图1 市民社会、政府、市场之间关系

  2市民社会

  2.1理解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西方式词汇,经历了从古典到近代再到现代的历史性演变。然而,市民社会的概念是非常复杂的,当代西方著名思想家哈贝马斯就有非常明确的警告,说“要在有关书籍中寻找关于市民社会的清晰的定义自然是徒劳的 。典型的描述型市民社会概念如亚里士多德的市民社会即政治共同体之概念,而西塞罗理解的市民社会的描述型意义表现地更为明显,这里市民社会不仅是政治共同体,是将市民社会概况为一种特殊的、感性的生活状态。将市民社会作为分析型概念来理解,是指与政治国家对立的私人领域,且在这个独立于国家结构的领域中,社会成员能够按照契约性规则进行自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等。

  2.2中国市民社会的缺失

  随着改革开放,市场机制的引入,中国政府逐渐将部分权力让渡给市场和社会。但是由于当时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收入的增加,完全忽视了社会的作用。就在经济的快速积累下,人们才开始注意到社会力量薄弱的代价。中国用三十年走完了资本主义世界两百年的经济增长之路,但我们忽视了社会建设的重要性,使得我们不能充分的享受经济增长带来生活质量的提高。在经济这块蛋糕做大做强到如此程度时,市民完全有实力和精力走向社会去要求和维护自身利益了。

  3话语权:构建中国市民社会的基础

  3.1理解话语权

  “话语权”是人们为了充分地表达思想、进行言语交际而获得和拥有说话机会的权利。 现在对话语权的理解可以有两种,即“话语权力”和“话语权利”。 前者是一种权力,是话语主体对客体拥有的影响力;后者是一种表达方式,是话语主体的个人行为,无论客体做出任何反应。不论是哪一种理解,话语权都应是与国家主权、领土主权、领空主权一样是国家尊严的象征。

  3.2话语权建设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的是中国在世界范围的话语权的增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政府对话语权的占用,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缺少公共参与,可能就会出现对公众需要和利益理解的偏失,使得社会公平无法体现,这就导致了第二个方面,社会话语权的被动弃用。正是话语权的缺失,使得公众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导致社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第三,政府对自身话语权的滥用,在应对社会群体事件时,政府的作为不是为了让公众掌握更多的信息对事件作出自己的判断,而是尽力将事件掩盖,但是在当今网络如此发达的社会,这是很难办到的。

  我国现行的政策过程是自上而下的,这会使对当今中国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政策,在当时竟引起了部分公众的不满,因此打破这一怪圈的根本方法是政府释放话语权。这当中自然有许多的方式,但是政府对话语权的释放是最根本的途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第一,政策制定时,通过正常的体制途径征求公众意见,这是公众利益的表达;第二,政策实施时,政府运用自身的话语权,可以正确的引导社会舆论;第三,政策实施后,如果未能完成应有的目标,公众的要求可以通过体制内的正常途径表达出来,并且有人听得到,那么社会的不满情绪就不会因为压抑而爆发,引起社会群体事件,并且这也是对政府工作的一种监督形式。这样既不失政府的权威,又能很好的体现社会的民主。

  3.3话语权构建市民社会

  在中国社会有了如今的财富累积后,中国人民逐渐开始注重对自身利益的维护,使得中国的市民社会开始形成。但是由于我国政府自上而下的单一治理途径,使得政府缺少与社会的沟通,政府不能很好的为市民社会服务,市民社会也无法行使对政府监督的权力。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不完善的市场机制没能体现市民社会的价值,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对市民社会话语权的占用,使得市民没有一个常规的的渠道来表达自身的权利和利益,使得市民社会不能正常的运行,来完成自身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康之 张乾友.公共生活的发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杜人淮. 论政府与市场关系及其作用的边界[J]. 现代经济探讨,2006,(4):67-70

  [3] 孙倩. “市民社会”概念简梳[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0

  [4] 冯广艺. 论话语权[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54-59

  [5] 郭蕾. 城市公用事业中的话语权垄断与政府规制[J]. 城市问题,2007,(12):74-78

  [6] 张国庆. 话语权:美国为什么总是赢得主动[M].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中国市民社会构建的基础话语权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cheliangguanli/14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