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交通运输业财务会计改革研究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车辆管理发布时间:2014-02-28浏览:

  [摘 要]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为了适应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的特点和要求,引进了前苏联的会计模式,结合中国的特点,有所创新,形成了为计划产品经济服务的会计学体系。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财务会计改革,经验与反思,基本思路

  前 言

  随着企业会计具体准则的陆续发布以及《企业会计制度》于2001年元月1日起施行,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改革以新的面貌进入了21世纪。新的世纪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企业财务会计与国际惯例全面接轨,已成为不可动摇的历史发展趋势。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深化国民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的财务会计改革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交通运输业的财务会计改革工作也成效显著,对加强交通行业财务管理,规范交通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行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绩不容抹煞,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认真总结我国交通运输业财务会计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并对改革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将有利于规范今后交通运输业财务会计改革行为,更好地为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服务。

  一、我国交通运输业财务会计改革的历史发展进程

  1840年以后我国经济体制的多次变革,导致了三次重大的会计改革。1840年鸦片战争和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侵略破坏了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造成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某些客观条件,促进了资本主义现代工业的产生,也加快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自给自足经济相适应的传统中式簿记,已难以适应当时经济管理的需要。西方复式簿记的传入,导致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次重大的会计改革。1905年清代著名学者蔡锡勇所著《连环账谱》一书,将西方借贷记账法正式引入我国,掀起了中国会计发展史上第一次会计改良、改革运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以中国著名会计学家、教育家潘序伦先生为首的改革中式簿记学派和以中国著名会计学家徐永柞先生为代表的改良中式簿记学派为借贷复式簿记在我国工商界的推广使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中国地大人多,经济发展不平衡,且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西方复式簿记的推广使用仅限于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改良与改革的争议并未真正解决,大部分地区仍沿用传统的中式簿记。这意味着这一时期的会计改革是不彻底的,改革的任务并未完成,这是由当时的仍以自然经济为主导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苏联模式的引入是对旧中国会计理论、制度、方法的变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面、彻底的会计改革,也是中国会计发展史上第二次重大的会计改革。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这次会计改革对于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会计方法、建立会计秩序、提供会计信息、培养会计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此期间于1962年所做出的“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的科学论断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意义。1979年前的三十年中,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与管理的需要对会计学体系和会计制度体系进行了芳干改革,并开展了关于社会主义会计理论问题的研究,结合中国的特点创立了增减复式记账法,并进行了借贷记账、收付记账和增减记账等三种复式簿记的对比、分析和应用,这些都是对前苏联会计模式结合中国特点所进行的发展与完善,是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管理的需要所决定的。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进行国民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决策,使我国的会计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980年10月29日至11月7日召开的全国会计工作会议,改变了“会计是经济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的提法,指出“会计是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对我国的会计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991年7月财政部印发了《会计改革纲要(试行)》,明确了我国会计改革的方向、目标和主要任务。《纲要》指出:“会计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强化会计的经济管理职能,促进双增双节,提高经济效益。”该纲要对指导会计改革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目标,使我国的会计改革找到了立足点。伴随着1992年11月30日《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以及随后10个分行业财务制度和13个分行业会计制度的陆续颁布,标志着我国第三次重大会计改革迈出了转轨变型的关键性一步。如果说1979年以来在会计改革上所作的一切努力属于第三次重大会计改革的预演和基础准备的话,则围绕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所取得的一系列会计改革的突破性进展,表明第三次会计改革已全面展开。随着四个会计基本假设和十二个会计核算一般原则的出台,确立了借贷记账法和权责发生制在会计核算制度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改革也随之紧紧跟上。1996年10月《事业单位财务规则》、1997年《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随后分行业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陆续出台,标志着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改革工作也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1997年开始,伴随着企业具体会计准则、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以及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办法等规章的发布,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目前,通过深化改革所初步形成的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体系包括:

  会计法律——主要是指1999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4号修订后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财务会计法规——包括2000年6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87号发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1990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总会计师条例》。

  财务会计规章——主要是指1992年11月30日以财政部部长令的形式发布的《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

  财务会计规范性文件——主要包括企业财务制度、会计核算标准、会计基础工作标准、会计业务工作标准、会计人员管理制度、会计工作管理制度等。

  企业财务制度主要是指2003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10个分行业财务制度以及以后陆续发布的其他财务制度。

  会计核算标准包括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企业会计制度体系和专业会计核算办法。其中,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已发布的16项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体系包括财政部财会[2000]25号印发的《企业会计制度》和财会[2001]49号印发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即将发布的小规模企业会计制度;专业会计核算办法包括2001年9月12日财政部财会[2001]53号印发的《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办法》、2002年9月21日财政部财会[2002]17号印发的《电信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等。

  会计基础工作标准主要指1996年6月17日财政部财会字[1996]19号印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随着1999年10月31日修订后通过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于2000年7月1日起实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也有待于做出新的修改。

  会计业务工作标准主要指《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目前已出台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包括2001年6月22日财政部财会[2001]64号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2002年12月23日财会[2002]21号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预付款(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试行)》。有关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等规范将陆续出台。

  会计人员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财政部财会字[2000]5号印发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财政部、监察部财会[2000]12号印发的《关于实行会计委派制度工作的意见》、财政部财会字[1998]4号印发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以及财政部、人事部财会[2000]11号印发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等规章。

  会计工作管理制度主要包括1998年8月21日财政部、国家档案局财会字[1998]32号印发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规章。

  以上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体系的构成,初步塑造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会计模式的基本框架。

  1995年1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到本世纪末,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总目标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会计模式的基本框架”。“在实现以上目标的基础上,再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形成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会计模式,实现会计的现代化、法制化”。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会计模式的基本框架,《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的改革的一步目标已经实现;目前正在努力奋进,争取早日实现第二步奋斗目标。

  1998年初财政部陆续颁布的“新制度”(《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新准则”(具体会计准则)以及2001年元月1日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所反映的其他改革思路包括:(1)逐步地用统一会计制度替代分行业会计制度,以适应企业多样化投资、多角化经营的发展要求。(2)逐步地用会计准则替代统一会计制度,由企业根据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并结合自身经营的特点制定企业的会计制度。(3)用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统一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和财务行为;也就是说,没有必要再颁布与会计制度相并存的企业财务制度。(4)企业的各项财务开支标准主要靠企业自己来制定,与税法规定不符的在纳税时依法进行纳税调整处理。这为交通运输业财务会计改革提供了依据。

  交通运输业的财务会计改革是在全国财务会计改革大环境的影响和推动下进行的。曾经分别于1980年12月、1986年12月和1989年12月修订颁发的《国营交通运输企业会计制度》,较好地适应了当时交通运输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对规范交通运输企业的会计行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87年11月24日,交通部根据国务院公布的《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精神,印发了《海、河港口企业成本管理办法》、《海洋运输企业成本管理办法》、《内河运输企业成本管理办法》、《汽车运输企业成本管理办法》等,为国营交通运输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提供了新的制度依据。1987年11月19日,交通部以(87)交财字828号印发了《公路养护会计制度》和《公路养护单位成本核算办法》,为我国公路养护单位加强成本管理、规范会计核算行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一制度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20世纪中国交通运输业财务会计改革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cheliangguanli/12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