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财政税收发布时间:2021-02-06浏览:次
摘 要:象征性政策执行是指执行主体在执行活动中,热衷于制造象征性符号,用仪式性、表现性活动代替办实事、求实效,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矛盾和问题。象征性政策执行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用政策宣传代替执行、用召开会议代替执行、用制作文件材料代替执行、用检查考核代替执行、用调查研究代替执行、用局部包装代替执行。其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政策自身缺陷、政策资源不足、执行阻力巨大、绩效评价障碍、信息沟通不畅等。统筹政策制定和执行、突出绩效评价的结果导向、树立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增强监督的威慑效果、提升信息沟通的有效性,是治理象征性政策执行现象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象征性政策执行;形式主义;表现;根源;策略
由于政府体制、历史传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发展中国家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通常存在较为严重的“贯彻危机”。事实上,政策出台后,尚处于文本状态。如果缺乏有效的执行行为和富有成效的执行活动,政策就不会被贯彻到实际中并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说,“真正有意义的政策是现实执行的政策而不是写在官方文件上的东西”①。在当代中国的既定制度环境下,政策执行一直是亟待加强的重要环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再制约着政策执行力的提升。象征性执行是上下层级间博弈的重要表现,也是下级应对顶层指令的策略性工具。所谓象征性执行,是指执行主体在执行活动中,热衷于制造象征性符号,热衷于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用仪式性、表现性活动代替办实事、求实效,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认认真真的贯彻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矛盾和问题。从表面上看,象征性执行的活动和形式具有合法性,环节与程序规范合理。与拒不执行、拖延执行等公然“抗命”相比,象征性执行呈现“阳奉阴违”的特点,隐蔽性、迷惑性更强,危害性更大。因此,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一、象征性政策执行的表现
象征性政策执行“并不是一种个别现象,甚至是基层政府政策执行的一种常态”②。尽管象征性政策执行易发多发,但是它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可能会有不同表现。不过,从总体上看,象征性政策执行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用政策宣传代替执行
政策宣传是进行政策动员和促进政策认知的重要手段。它通过自上而下的信息流动,便于公众知晓政策内容和精神实质,营造有利于政策执行的舆论氛围,进而使政策对象配合政策执行活动。同时,借助政策宣传,执行主体能够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向公众和上级表明自己正在为执行活动做出努力。正因为如此,许多部门非常重视政策宣传。但是,政策宣传毕竟仅是对政策声明的强调和执行准备活动的一种,如果政策执行只停留在这个层面,就会处于失败的境地。有学者指出:“政策是指政府实际所做的事,而不是政府打算做或政府官员声称他们将要做的事。”③现实中,一些部门将标语、口号作为传播政策信息的主渠道,以至于其成为执行过程中的“一道风景线”。从乡村公路到城市交通干线旁边,从高楼大厦到低矮的土坯房上,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宣传标语。其中不乏有名无实、并不付诸真实行动的“作秀”式“喊口号”④。有些地方的标语、口号粗制滥造,如错字频出、照搬照抄、辞不达意等,使人不得不怀疑有关方面执行政策的诚意。总之,政策宣传绝不能与政策执行画等号,虚夸的言辞也不等同于政策落实。在某些情况下,标语过多过滥、口号喊得震天响,恰恰是对执行无效、执行不足的一种掩饰。
2.用召开会议代替执行
当前,有的领导干部“开会就是落实”的观念根深蒂固,即认为执行政策就必须开会,会开得越多,政策执行得就越好。反之,不开会就是不重视、不落实政策。所以,他们患了严重的“会议依赖症”,一有执行任务,首先要做的是“开会贯彻”。通过召开会议,“一级讲给一级听”,讲过了,就算落实政策了。在某些地方,“开会贯彻”呈现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会议数量多。一项统计显示,县级政府平均每一个工作日1.5次会议,这还不包括一些小型的非正式会议。⑤一些干部戏称“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二是會议规模大。有些单位为追求轰动效应,肆意扩大参加会议的人数甚至动辄将会议直接开到基层。三是会议规格高。这主要指“陪会”现象。无论什么会议,总要邀请党政主要领导坐在主席台上,邀请上级职能部门领导来捧场,以期“开会贯彻”的消息出现在网站上、报纸上。四是会议时间长。会议上,各方表态多调门高,大话空话套话占据了大部分时间,致使短会变成长会。五是会议内容空。会议组织者习惯于作“传声筒”“二传手”,只负责沿着科层命令的链条传递政策议题,而没根据本地实际对执行计划、执行思路进行创新,会议内容虚多实少。单靠召开会议并不能将政策转变为有效的基层行动,相反,当开会成为执行主体的主要工作时,会议可能妨碍真正意义上的执行活动,因为执行主体没有时间抓落实。
3.用制作文件材料代替执行
钱穆指出,传统中国盛行“文书政治”,“一条条文进出,一个字两个字,往往上下反复,把紧要公事都停顿了”⑥。“文书政治”的实质是尚文政治,文件多而行动少、落实差。从一定意义上说,今天某些部门存在的“以文件落实文件”“公文旅行”执行任务仅在纸上“空跑”等现象,是“文书政治”的一种延续。对于执行工作,这些部门仅满足于层层转发文件、密集发文,从字面上要求“高度重视”“深入贯彻”,而不管实际落实效果。个别部门在文件发布后,还要求下级按时提交执行总结、执行经验、执行动态等文字材料。甚至执行工作还未启动,就要求下级上交上述文字材料,以至于下级不得不“执行”未动,“材料”先行,把蓝图当作现实,把计划当成经验总结,把试点当作工作实绩,从而形成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
4.用检查考核代替执行
检查考核对于识别政策执行偏差、激发执行主体的内在动力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对于整个政策执行过程来说,检查考核只是一种手段而已。当手段变成目的、为了“检查考核而检查考核”时,就会出现执行故障。一些部门在检查考核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使检查考核完全“变味”。另外,由于缺乏统一的协调沟通,与某一政策相关的各个职能部门往往自主布置检查工作,导致多个部门多批次重复检查同一政策事项。有基层干部坦言,一天要接受五六个部门检查。⑦各种检查如走马灯般,执行主体疲于应付、迎“检”不暇,必然会耽搁“正事”即抓落实工作。在某些地方,检查往往只看表层现象,侧重于强调是否“留痕”,如是否在工作场所拍照、录视频、建微信群。某地要求,凡有活动必有“专属”笔记,凡是笔记必要“严格”检查(无非是看字迹、数页数,走过场)。⑧除了检查外,还有名目繁多的“指标式”考核、“算账式”考核。与这些考核相伴的是五花八门的表格。为了填好表格、应付考核,执行主体必须准备大量资料。这样的检查考核、评比排名其实是无意义的执行活动。基层百姓形象地说:“奖状一屋子,工作还是老样子。”
推荐阅读:完善同等待遇政策体系研究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象征性政策执行:表现、根源及治理策略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caizhengshuishou/55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