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东南亚华商企业在中国SWOT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财务会计发布时间:2014-07-03浏览:

  [提要]正是中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平稳的发展,给外商创造了一个良好吸引外资的投资环境。从硬环境的资源禀赋来看,中国农业资源丰富,农林牧渔等各类种植业、养殖业都很发达,品种齐全,生产体系完备。数十种矿产资源居世界前列,自然资源储藏量大,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资源大国之一。

  关键词:东南亚华商,投资环境,SWOT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华商企业在中国的SWOT分析——基于企业微观角度的东南亚华商分析

  收录日期:2012年4月11日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进一步对外开放,各国华人华侨与中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将进一步增强。20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东南亚华商与港澳台资本,大举进入中国大陆,构成了中国大陆实际利用外资的重要主体,在中国经济建设乃至整个亚太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华商对华投资历史回顾及最新动态

  华侨在中国大陆投资兴办企业,大约始于19世纪七十年代。它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曾起过积极的作用。据统计,在近代时期,海外华侨在中国的投资约为1.28亿美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前的投资约为1亿美元。其中,东南亚华侨的投资约占70%。此后,由于政治、经济等原因,东南亚华侨、华人在中国大陆的投资活动一度中断。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对外贸易条件及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同时,东南亚各国逐渐放宽其华裔公民到中国旅行经商的限制,中国又开始成为东南亚华人企业贸易与投资的重要对象。在东南亚各国与中国发展新的经济合作过程中,华人企业起着带头和中介的作用。同历史上东南亚华侨在中国所创办的企业相比,当前东南亚华人企业在中国大陆的投资地区已不局限于传统的闽粤侨乡,而是向内陆各省市发展,投资的领域也扩大到各种行业。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东南亚华商认定中国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市场具有开拓潜力,认为向中国投资的利润要比向所在国及其他国家高、风险小。加上东南亚国家对华关系日益改善,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扩大,对华商到中国投资的限制减少。这些因素都激发了东南亚华商对华投资的热情。另外,中国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对待外商的投资行为也越来越规范。因此,1992年后东南亚华商的投资步入了比较成熟的稳定发展期。

  1979~1994年间,外资在中国大陆直接投资952亿美元。其中,来自东南亚的华人资本为48亿美元,占中国大陆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5.04%。1995年实际利用外资375.21亿美元,来自东南亚华人资本26.16亿美元,占6.97%。1996年,实际利用外资417.26亿美元,来自东南亚华人资本20.6亿美元,占7.53%。此外,据《资本家》杂志统计数字估计,1993年东南亚大约有1/3的华人企业集团与中国大陆有直接或间接投资关系。另据美国国际财务咨询公司1997年的调查报告,新加坡有45%的公司在大陆投资。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在中国大陆的投资项目范围很广,例如三林集团在厦门、武汉等城市投资于工业、地产、酒店等项目,金光集团从1992年起就通过香港中策在泉州等收购大量的国企经营权,力宝集团、郭氏兄弟等著名华人企业集团在中国大陆也有大量投资。

  在经过了1996年和1997年连续两年的增长之后,1998~2000年中国利用外资出现了三年的停滞,1999年还出现了50亿美元的绝对下降。这期间我国利用外资总额从1998年的455亿美元下降至2000年的407亿美元,降幅为10.5%,而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流入量的增长率则高达115%,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增长率也为27%。根据中国新闻网《2009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东南亚联盟(东盟)各国华商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世界华商500强中约三分之一分布在东盟。在东南亚地区证券交易市场上市的企业中,华人上市公司约占70%。在东盟最大的经济体印度尼西亚,华侨华人占总人口的5%左右,但是华人经济在印尼国民经济中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据印尼广肇总会总主席陈伯年介绍,80%的印尼华侨华人都有自己的产业,主要从事零售超市、房地产、纺织、渔业、农业、旅游业和金融业等,遍及印尼经济的一二三产业,近乎掌握印尼经济命脉的50%。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国内政局稳定,汇率稳定,诸多外资优惠条件等,中国大陆依然成为外资的重要投资场所。根据中国投资指南网站数据显示,2008年全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23.95亿美元,同比增长23.58%。2009年全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00.33亿美元,同比下降2.56%。其中,亚洲十国/地区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18,321家,同比下降15%,实际投入外资金额731.48亿美元,同比增长1.69%,占全部外资流入资本总额的81.25%。2010年1~11月期间,中国吸收外资917.07亿美元,同比增长17.73%。其中,亚洲十国/地区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19,545家,同比增长21.8%,实际投入外资金额759.32亿美元,同比增长20.9%,占全部外资流入资本总额的82.80%。从最近十年来看,中国吸收外资的集中度较高,吸收能力强。

  二、中国的宏观经济及投资环境分析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以更开放的姿态迎接全世界的资本。我国GDP从2001年10.9万亿人民币到2010年40万亿人民币,每年增长速度均超过世界其他新兴国家。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GDP占全世界的比重日益增加。根据中国社科院预测,中国在2030年可以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如此的经济发展势头,必然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者前来淘金。

  这使中国吸引资源寻求外商投资具有很大优势,同时丰富的自然资源也为各种制造业甚至服务业外商投资者提供极好支撑。近年来,中国的基础设施也有了大幅改善,交通、通讯、水电、天然气供应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备,能源、原材料、零部件供应能力和质量明显提高,为外商投资生产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从软环境来看,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为外商投资提供了适宜的生产经营环境。中国政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为吸引外商投资创造了必要的社会条件。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法律法规逐渐完善,为外商投资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对外开放度的扩大,人民素质提高,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差异缩小,为外商投资提供了适宜的社会环境。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所产生的成本优势为投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外国投资者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事实上,中国一半以上的外商投资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中国还拥有相当数量受过良好培训和教育的熟练劳动力,能够满足高新技术产业外商投资的需求。企业管理、法律服务、财会等领域专业人才的缺乏状况也有了良性转变。外商投资政策也越来越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国际规则。产业政策成为中国调控外商投资的重要手段。2002年4月,中国政府发布了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外商投资更多地流向目标行业和产业,如农业、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出口和高新技术产业,但同时也具体规定了一些不允许设立外商独资企业的产业和中方必须控股的战略性产业和投资领域。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产业开放度大幅度扩大。如电信服务业从禁止类成为限制类,金融、保险、商业、外贸等行业的地域和业务领域进一步扩大等。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政府已经公布了《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对这些优势产业的外商投资实行优惠政策。在外贸管理方面,中国大幅度降低关税、逐步取消计划、配额和许可证管理。此外,外汇管理限制也将逐步放松。  三、东南亚华商企业在中国SWOT分析

  (一)SWOT分析理论。SWOT分析法(也称TOWS分析法、道斯矩阵)即态势分析法,20世纪八十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经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SWOT分析包括分析企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笔者试在本文中从企业的微观层面来分析东南亚华商在中国的投资优势及劣势。

  (二)东南亚华商企业在中国SWOT分析

  1、优势

  首先,东南亚华商大多是中国早期移民或新移民,对中国的文化和国情有较深入的了解。比如,1923年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罗溪镇的黄奕聪,自1992年起,APP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为投资重点,先后斥巨资建立了以金东、宁波中华、金华盛、金红叶、海南金海等为代表的、具世界领先水平的大型浆纸业企业,以及建立大规模的现代化速生林区。

  其次,中国国内市场广阔,消费潜力大。2000年我国全国消费支出6.2万亿元,到2008年该指标上升为14.9万亿元,市场规模相应地扩大了1.4倍。如图1显示,中国的消费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还很低,特别是“十五”以来,GDP的增长更多的依赖于投资及出口的拉动。2010年底的“十二五”规划提出,经济增长需要内需的拉动,通过从扩大内需和分配公平角度关注经济发展的结构调整。在政策利好情况下,中国广阔的国内市场将被激活,这也是诸多外资流入的重要原因之一。(图1)

  再次,中国国内丰富的自然资源及矿产资源也是重要的优势条件。中国是世界矿产种类多、分布广、储量大、大部分矿产资源能够自给的少数国家之一。生物资源、水资源、能源等也相当丰富。在我国进行绿地投资的原材料等成本相对较低。

  最后,廉价劳动力供给。丰富廉价的劳动力供给是我国早期引进外资的重要因素,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存在。根据保守估计,我国仍有2亿多潜在剩余劳动力。截止到2008年底,以美元计算,我国制造业每小时人均劳动报酬不足2美元。按照刘易斯的劳动力无限供给理论,中国劳动力成本在2015年结束“人口红利”10前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2、劣势。首先,东南亚华商来华投资的动力很足,但考虑到资金来源国的舆论压力导致许多华商的资金借道香港进入中国大陆。东南亚国家大多是发展中国家(新加坡除外),国内储蓄率本来就不高,国内的投资资金缺乏。如果华商企业直接将资本投于中国大陆,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在资本来源国的声誉。比如印尼的金光集团,就通过在香港成立香港中策子公司进行对华大陆投资;其次,主要从事科技含量低、劳动密集型行业,比如三林集团在中国大陆主要投资农业、建材、食品、酒店与度假村及汽车等。在我国“两税合一”的背景下,未能够享受到与原来相同的优惠条件;再次,华商企业与中国国内公司合作开发房地产项目在最近一轮房地产调控中可能受到冲击。从房产税到严厉的银行信贷调控,再到土地拍卖环节的控制,都对华商的地产项目有一定的冲击。

  3、机会。首先,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可以参与到新兴产业等投资。“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出台了一系列对于新兴产业的政策。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其中,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有序地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发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引领支撑作用,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加强财税金融政策支持,推动高技术产业做强做大。根据规划作出的各个产业的具体执行纲要中,对各个新兴产业也做出不少鼓励政策。华商企业可以利用这个契机,参与到中国新一轮的产业转型中来,分享中国产业转型发展所带来的利润;其次,税收方面优惠。按照规定,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名义税赋与内资企业都是25%,但是外资企业的实际税负水平比内资企业要低得多。这是因为外资企业还享有多方面的税收优惠:外资企业全部的工资都在企业所得税的税基之外,这一差异为外资带来了用人成本上的优势。外资企业是从盈利之日起纳税。特殊行业优惠差异,生产型外商企业如果投资基础设施产业,经营期10年以上,经审批可享受在“二免三减半”的基础上再延长5年减半征收的特殊优惠。再投资退税待遇,外商如果将利润就地转为投资,可享受退税。“两税合一”对这些已设立的服务型外资企业来说,不仅不会增加税负,反而还会减少5~8个百分点,是个利好消息;再次,商务部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扩大开放领域,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产业;最后,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实行也给东南亚华商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但中国-东盟自贸区所带来的投资刺激效应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吸引外资的增加。自贸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到中国投资生产就可以方便地进入东盟市场,而且中国投资的软硬环境要比大部分东盟国家好,投资中国要比投资东盟更容易取得成效,因此中国在吸引外资的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

  4、威胁。首先,2008年新《劳动法》实施对于外资企业影响较大。新《劳动法》在维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同时,侧重于维护处于弱势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实现双方力量与利益的平衡,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在尊重用人单位用工自主权的基础上,劳动合同法要求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全面履行劳动合同、引导用人单位合理约定劳动合同期限、规范用人单位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行为、要求用人单位在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时必须依法支付经济补偿,从而在劳动者十分关心的问题上,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许多在华投资企业与企业员工的劳资合同不正规,对员工的合法权益保护不够。新《劳动法》的实施,提高了企业的用工成本,使企业的成本优势下降。根据报道,珠三角许多企业在实施新《劳动法》后,纷纷倒闭,除了资本转移外,不乏成本提高的原因;其次,新《企业所得税法》终止外资优惠税率。“两税合一”对于一些高科技外资企业以及在开发区的外资企业,其税率还是15%,依然比较优惠。东南亚华商主要是食品、工商业以及一些高耗能的产业。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对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可能会有较大的不利影响,因为新增限制类商品类别主要涉及塑料原料及制品、纺织纱线、布匹、家具、金属粗加工产品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过渡期后,这类外资企业的营业成本可能会上升较大,从而造成不利影响;再次,2007年8月中国颁布了《反垄断法》。该法案明确规定了对于经营集中的限制。对于达到申报标准的集中经营,必须向主管机构申报。这增加了外资在华并购的程序,变相增加了并购成本。

  四、华商在中国未来的投资方向和展望

  中国的投资环境相比东南亚其他发展中国家,甚至在东亚地区,无论在资源禀赋上还是在人力资本,抑或是在市场广度上,均对各国华商(包括东南亚华商)有较大的吸引力。华商在中国的投资可以根据中国政府的政策导向对存量投资进行调整,减少高耗能产业的投资,增加对政策大力扶持的产业进行投资,如对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实现对华投资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性发展。

  华商经济是引进外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改革初期还是在新世纪的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均与华商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在中国经济稳定发展和外部环境趋好的情况下,中国应该针对不同外资进行引导,实现招商引资的结构优化。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探析东南亚华商企业在中国SWOT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caiwukuaiji/14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