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结业论文发布时间:2013-08-16浏览:次
摘 要: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科学的幸福观,把人类的幸福追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中国在应对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转型时期出现的许多新问题和新矛盾,解决人的发展和幸福问题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 幸福 实践劳动 自由 解放
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逻辑结构的科学性
一个终极目标:人类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幸福的终极目标。马克思的幸福观实际上是在强调自身的完美与人类幸福之间的统一性,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就是人获得属于人的真实幸福。
两种根本方法: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幸福观,又是辩证、系统的、全面的幸福观。所以,只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和根本方法,才能充分理解科学幸福观的意义。
三重建构维度:哲学基础、社会基础和深远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的哲学基础来源于康德的道德与幸福的关系,以及费尔巴哈关于生命本身就是幸福的观点。物质生活条件是人类追求幸福的社会基础。马克思的幸福理论是科学的幸福理论,为我们当代人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上指明了方向。
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基本内容的前瞻性
提倡人追求幸福健康的生命。马克思指出生命是幸福的载体,生命本身就是最可珍贵的幸福。满足生存需求,保存健康生命,是人追求幸福的先决条件,舍弃需求,放弃生命就无所谓人的本质和幸福。
锤炼道德修养合理控制欲望。马克思认为,道德可以通过社会舆论、传统观念来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它对幸福的实现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它对人的尊严、理性和本质的确认,是合理控制欲望的重要手段。
实现社会幸福立志无私奉献。马克思说:“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 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 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相反,“当一个人专为自己打算的时候, 他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满足。”可见,幸福作为一种更高层更深刻的幸福则表现为对社会和人类的无私奉献。
废除宗教幸福要求现实幸福。马克思把宗教理解为人的自我意识,而宗教的产生还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这个客观条件通常指人在感性世界所遭受的某种不幸,又很难在现实中得到解决的时候,就自然产生一种回避的心理倾向。宗教是人的自我意识的丧失,因此必须废除作为人民幻想幸福的宗教,才能实现人们的现实幸福。
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统一。马克思肯定幸福离不开对一定的物质资料的追逐,但是不能把幸福单纯的等同于对物质的享受,不能忽视精神生活在幸福中的地位。
创造幸福与享受幸福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坚持要通过生活中的实践劳动,来寻求人类幸福。在实践中,劳动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着宝贵的精神财富,人通过劳动创造来追求和享受到更高更好更多更深刻的幸福。
三、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当代指导意义
第一,扬弃自我异化向合乎社会性的人的回归。马克思认为,对私有财产的扬弃即对异化劳动的消解是人获得自身幸福的前提,对私有财产的扬弃,也就是人把自己的感性活动、把一切感性需要从异化状态中解放出来,是人向自身、向社会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面对现代社会的生存压力,对幸福的渴望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坚持以人为本的幸福理念,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是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理论基点。随着经济建设的向前推进,中国的政治体制建设要更好的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人的幸福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来考虑,正确处理好政治建设与个人幸福之间的关系。
第二,从价值虚无的后现代冲击回归到对现实的关切。后现代主义者认为在科技的作用下,价值的虚无主义和宿命论成为这种思潮的中心主题。马克思幸福观从一开始就不曾忘记人的现实和现实的人,通过生活中的实践劳动,来寻求人类幸福。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突飞猛涨,但是国内人民的幸福感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如工资收入分配不均、物价飞涨、就业压力大、教育不公、城乡基层医疗卫生、城乡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住房保障等问题,使还有很多人不能感受到幸福。为此,我们应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辛勤劳动去感受真实真正的幸福。
第三,坚持内省自讼激发对自我道德修养的锤炼。道德对自身完整性的追求,对幸福的实现发挥着重要作用。高尚的道德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坚持内省自讼、克己自律的道德品德把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全面调整到以多数人幸福为核心的基础上来,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促进社会和谐的伟大实践具有深远的价值意义。
第四,从利己享乐渐次提升到对社会幸福的奉献。只有整个社会都幸福了,个人才会真正幸福。在我国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资本主义腐朽文化大量涌进我国的文化市场。大多数人尤其是青年大学生受到了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外来文化的严重冲击。与此同时,一些落后的中国封建思想文化死灰复燃。在这种形势下,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为实现全社会的幸福而努力奋斗,这将有助于在先进文化建设中构建社会主义特色幸福理论。
第五,排斥过分物质追逐向真正的人类幸福复归。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终极价值指向就是人类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我们应该从过分追求物质财富的满足复归回到对这种真正幸福的享受中。一个民族欲使之繁荣富强,物质资料的丰富固然重要,然而精神财富的创造和发展也是不可轻视的。在物质上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精神上的空虚正成为导致堕落人生的主因。我们应该坚持正确的幸福观,为人类的自由和解放,寻求更大更高更深层的幸福。
马克思的幸福观指导我们应当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个人的道德素养,在创造和追逐物质享受的同时也要注重精神生活的归属,最终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奉献与服务人类社会的快乐中升华幸福,实现幸福人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2.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倡导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当代价值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biyelunwen/8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