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结业论文发布时间:2013-08-12浏览:次
缺血性结肠炎是由于某一段结肠的血液供应不足或回流受阻引起的病变,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临床上较少见,早期不易鉴别,常误诊。笔者回顾分析本院2005年11月-2011年8月确诊的52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文章发表在《中国保健营养》上,是医学论文发表范文,供同行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5年11月-2011年8月,经临床、结肠镜、病理组织学确诊的缺血性结肠炎52例,男12例,女40例;年龄23~78岁,平均62.4岁,42例年龄在50岁以上,占80.8%,29例年龄在60岁以上,占55.8%。
1.2 诊断标准
依据1993年日本学者Iida提出的标准诊断。
1.3 临床表现
均出现阵发性剧烈腹痛,以脐周及左下腹痛为最多,持续性2~3天,随便血停止腹痛迅速好转。45例患者有便血症状,占86.5%;其中以鲜血便多见,31例,占59.6%。仅6例有腹泻,均为水样便。3例伴有低热,余无明显全身症状。
1.4 基础病变
41例患者合并动脉硬化相关性疾病,其中高血压病28例,缺血性心脏病25例,糖尿病17例,脑血管病10例。33例甘油三酯增高,8例有总胆固醇增高。慢性肾功能不全5例,甲状腺机能减退症1例。11例患者无基础病变,另有30例有便秘史。
1.5 辅助检查
对有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者于发病后3~8天内全部全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缺血性结肠炎,并除外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及感染性肠炎等,14例患者在首次检查后2周~1个月复查肠镜,观察其临床特点、高危因素、结肠镜下病变分布特点,部分病例取活检及病理结果。
2 结果
2.1 内镜表现
52例患者中,累及乙状结肠13例(25.0%),同时累及乙状结肠和降结肠17例(34.6%),脾曲和降结肠处8例,脾曲5例,横结肠2例,回肠、横结肠和降结肠1例,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例,乙状结肠和横结肠2例。内镜下1例误诊为克罗恩病,3例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2例误诊为结肠癌。结肠镜确诊的为46例,确诊率为88.5%。节段改变10例,8例2处改变,2例3处改变。根据Marston等按病变程度的分型,本组资料中一过型47例(90.4%),狭窄型3例(5.8%),坏疽型2例(3.8%)。
2.2 病理组织学特点
病理学检查显示为非特异改变,黏膜活组织检查多可见上皮脱落、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出血、坏死、毛细血管扩张,血栓形成,巨噬细胞内有含铁血黄素沉着,灶性腺体低级别上皮瘤病变。
2.3 转归
2周后临床表现仍有轻度腹部不适,轻度腹痛,无便血腹泻,14例在2周~1个月的治疗后复查结肠镜,其中10例在病变部位仍有轻度糜烂,血管纹理模糊,浅小溃疡。2例结肠坏死,手术切除后恢复。
3 讨论
本病多见于老年人,常合并动脉硬化相关性疾病,动脉硬化是缺血性结肠炎的常见原因,在老年人中更高,在本组也是如此,动脉硬化相关性疾病为41例,最常见是高血压病,其次依次是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病,血脂高也常见,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疾病,也可同时伴有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致血管狭窄,在狭窄处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又可形成血栓,肠壁缺血。糖尿病可引起小血管炎和微小血栓形成也促使肠壁缺血。常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导致某段结肠缺血,发生组织损害。此外,其他原因如血容量下降、休克、血管痉挛可引起肠道灌注不足,便秘、腹泻及结肠镜操作中过度注气肠腔内压力过高均可引起本病。本组常见有腹痛、腹泻、血便等症状,往往3种症状同时发生,腹痛常位于脐周及左下腹腹痛剧烈,腹泻、血便,症状持续2~3天,腹痛、腹泻、血便迅速好转,因而对腹痛、腹泻、血便的老年人伴有动脉硬化等基础病变的应考虑本病。对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现出血原因最好的方法是结肠镜检查,而且缺血性结肠炎在肠镜下有特征性的改变。病变可呈节段性改变,之间病变黏膜和正常黏膜境界清楚,病变区黏膜起病时血管纹理模糊,明显充血、水肿严重时肠镜下呈肿瘤样改变,随之出现出血、糜烂,进一步形成溃疡,溃疡多为浅表溃疡,常呈纵条形,沿肠系膜侧分布,也可为不规则形的图样改变,严重者见结肠黏膜发黑坏死,甚至穿孔。本组对疑诊病例早期结肠镜检查确诊46例,高达89.9%,6例误诊,主要误诊为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是医生对缺血性结肠炎肠镜的特点不了解。一般一过性病变在2周后病变消失,但是黏膜正常,2周后临床表现也有轻度腹部不适,轻度腹痛,无便血腹泻,其原因可能是动脉供血虽然完全恢复,但肠损害的恢复仍需要更长时间,从临床症状也可发现仍有轻度腹部不适,轻度腹痛。病变部位多位于左半结肠,其原因与结肠的动脉供血有关,结肠供血来源主要有肠系膜上、下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起源于腹主动脉,供应小肠、右半结肠、横结肠直至脾曲,肠系膜下动脉供应左半结肠。脾曲结肠肠管的血供为肠系膜上、下动脉的移行部位。吻合支较少,左半结肠各分支动脉供血相交区域吻合支少,是结肠血供薄弱点,如结肠脾曲、降结肠、乙状结肠,缺血时最易损伤,是缺血性结肠炎好发部位,而直肠为肠系膜下、直肠动脉双重供血,吻合支丰富,不易发生缺血。因而掌握了缺血性结肠炎临床表现及内镜特点,有较高的警惕性,对伴有动脉硬化等基础病变的老年人,伴有腹痛、血便,早期阶段行肠镜检查能及时诊断。
医学论文发表须知:《中国保健营养》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主办的医药卫生综合类国家级杂志,创刊时间为1990年。本刊以广大医学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医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以及对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本刊分别由我国著名的临床专家执编,全国各优秀医院院长及专家为顾问团,审稿严慎,因而期刊具有较高的实用性、指导性和权威性。本刊是全国医学资讯的发布载体,是全国医学界和社会各界互通信息的重要渠道,是医学界进行学术交流、切磋先进医护经验的重要平台。邮发代号82-911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医学论文发表试论缺血性结肠炎52例临床分析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biyelunwen/8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