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结业论文发布时间:2014-06-12浏览:次
著名学者朱小蔓教授在《情感教育论》中指出:“抛开情感因素,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道德的深层意义应该是受教育对象发于情,出于自愿的行为。”所以,价值观教育活动不是教师机械地向中职生进行单向灌输,而应该更多地关注中职生这个教学对象的主体意识,关注他们对于价值观教育的信息反馈,注意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去参与教学实践活动,重视德育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德育工作是现代职业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浦口中等专业学校为了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以班主任管理和德育课程为抓手,开展了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德育活动。
班集体是学校根据教育和管理的需要而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职业学校的班级管理受到多方面因素、多种教育力量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一个优秀的、有利于职校学生成长的班集体需要班主任花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去建设和管理。在职业学校,由于受到专业特殊性和专业选择的影响,班级中的男女比例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分化。如机电专业的班级以男生居多,而旅游专业的班级以女生为主。本期主题论文就分别从“女生班”和“男生班”这两种典型班集体入手,论述了职业学校班主任从实际情况出发,认真研究班级管理的方法和策略,使职校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知识技能全面发展的合格中职生。
中职德育课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学校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作为一门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大影响作用的课程,它的教学、教育方式和其他课程有着较大区别。而如何在德育课程中强化价值观教育,加强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是一个长期的课题,也是一项战略性的工程。为了在德育课程中更好地强化价值观教育,本期主题论文以一门德育课程“经济政治与社会”为例,论述了如何充分挖掘德育课程优势,对其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进行深入的研究,加强中职生的价值观教育,传递正确价值取向,助力中职生成才成长。
只有把德育工作摆在职业教育的重要位置,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才能培养真正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而中职学生作为一个特定的教育群体,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更需要学校的德育教师、班主任在他们人生成长的过程中引路,为其顺利走向社会、找到实现个人价值的方向奠定基础。
【摘 要】当前中职德育课程在强化价值观教育的开展和成效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面对现实的挑战,在德育课程“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中,中职德育教师充分挖掘德育课程优势,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加强中职生的价值观教育,传递正确价值取向,助力中职生人生成长。
【关键词】价值观 价值观教育 中职德育课程
一、中职德育课程进行价值观教育的现状
目前,德育课程作为中职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对中职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各个中职学校都严格按照中职德育课程的要求,通过四门必修课和其他的选修课,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本人在教授“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程时,经常发现中职生在日常生活中实际表现出来的言行和德育教师在德育课上所引导的价值观念存在着种种反差。如此种种,导致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德育课程陷入了一种低效甚至无效的困境,特别是在这样一个价值多元化、信息传播多样化、教育影响被弱化的时代,价值观教育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中职德育课程进行价值观教育的积极表现
首先,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德育课程教学安排的时间是在中职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学生较一年级相比,已经熟悉了中职学校的生活,也逐渐开始形成自己对各种社会现象的价值判断。可以说,这个时间是中职生在中专时期培养正确价值观的关键转折期。所以,在中职二年级教授“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程,就紧紧抓住了中职生自主构建科学价值观的敏感期。
其次,从内容上说,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这本教材是根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德育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而成,在教材内容设计上顺应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将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常识与中职生的生活体验密切结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体验和思辨人生。“以学生为中心”“以生活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是本教材的特色。特别是每一单元中设置的“走进生活”“互动空间”“连线职场”等内容都在不同层面将价值观贯穿在教学过程中。
再次,从效果上说,在完成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德育课程的教学之后,一方面通过知识考核的形式,可以了解中职生对这门课程中内含的价值观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能很明显地感觉到,大部分中职生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正逐步走向健康。比如,他们能抓住国家节日,将德育课程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加深对国家的了解,激发爱国热情;他们能抓住技能训练,将德育课程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加深对专业的了解,激发职业道德;他们能抓住社会现象,将德育课程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加深对社会的了解,激发社会责任感。
(二)中职德育课程进行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部分中职生对德育课程“经济政治与社会”的价值观教育存在消极认知的现象。价值观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思维、正确的思想意识和对信息好坏的敏锐的判断能力。但有些学生却认为价值观教育只是一种空洞、乏味的说教,因为在职业学校,一向比较受关注的就是对中职生未来就业有实际帮助的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特别是在中职二年级,他们要参加较多的专业技能测试和职业资格考试,忽视了德育课程可以引导他们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剖析自我的作用,忽视了德育课程对他们精神世界的净化和升华。
其次,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德育课程中的某些价值观教育内容存在与学生实际脱节的现象。“人是世界上思想最复杂、情感最丰富的动物。”社会发展的多元化,
导致了中职生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如果价值观教育的内容过分注重完美的正面教育,不重视中职生在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不针对性地解决个性化需求,那德育课程的价值观教育效果就会背道而驰,很容易引起中职生的逆反心理。
最后,部分德育教师存在价值观教育形式化的现象。虽然“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德育课程可以通过鲜活的经济、政治、社会现象帮助中职生加强思想道德的修养,但部分德育教师由于自身教学素养落伍,在教学中就变成只重理论知识认知,轻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的培养。教育目标的实现就变成用知识教育代替价值观教育,冲淡了塑造品格、端正心态的德育主题。如此一来,中职生貌似在理论上已经大致掌握了价值观教育的相关知识,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道德问题、情感问题和行为问题。
二、探索中职德育课程强化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一)突出德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强化价值观教育
依据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课程的功能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助于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形成。因此,在德育课程中强化价值观教育,首先就要突出德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即除了《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上基本的教学内容外,德育教师可根据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结合中职生思想特征的变化,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使教育内容更具有时代感和合理性,形成能被中职生广泛接受的富有时代特色的价值观教育内容。如在学习第四单元“参与政治生活”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具有一定程度的权利意识和义务观念,对整个社会怀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在教学内容上,我加入南京市每年度的政风行风评议活动等社会热点话题,这些针对价值观教育进行及时调整和完善的教学内容,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敢于、善于批评政府不良行为,维护并争取公民合法权利的途径,还激发了学生高度的政治认同感和强烈的爱国热情,培养了中职生的国家主人翁意识。
(二)关注德育课程教学对象的需求性,强化价值观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支配人的行为。在中职德育课程的教学中,作为教育对象的中职生,只有在感受到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与自身需要相契合时,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反之,如果价值观教育与中职生的现实或潜在需要有很大差距,那么中职生所表现出来的反应将会是麻木的、消极的,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如在学习第二课“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的内容时,我对学生的内在职业需求做了分析和研究。首先,作为二年级的中职生,即将步入社会,接触职业岗位,他们迫切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企业对劳动者的职业要求。所以我列举我校校企合作中和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代表性企业的用人标准,激发学生努力成为一名高素质劳动者的职业目标。其次,有的学生在未来还有可能成为创业者,那就需要了解企业经营之道,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列举了国际、国内和本地区一些知名企业的经营战略,在解析企业竞争秘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理管理企业的意识,增强质量意识、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最后,无论中职生自己以后是择业还是创业,都是社会上的一名劳动者,都需要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所以列举相关行业劳动模范人物,使学生懂得尊重劳动、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劳动光荣的观念,并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价值观。
(三)拓展德育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强化价值观教育
在双向互动的教学中,德育教师和中职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双方能够在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结合中职生的思想、行为以及社会生活的实际状况,就价值观教育的内容进行互动性探讨、研究,而作为学习主体的中职生也能产生更强烈的学习、思考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第三课“消费和消费观”学习中,为了让学生对消费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我先设计了一个调查实践活动,学生走出教室直接参与到鲜活的社会生活中去,拉近了他们与社会的距离,使他们对现实生活中消费行为的多样性有了直观、形象的感性认识;然后我结合学生的调研材料,将代表性的消费行为设计成典型案例在教学中进行讨论,这样的讨论就自然而然变成了双向互动,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去探究消费行为背后的消费心理,为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做了充分铺垫;最后,在课后作业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收入情况拟定一份家庭消费计划书,将这种双向互动延伸到了课后,学生也培养了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价值观教育在中职德育课程实践策略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biyelunwen/13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