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对中国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国际贸易行为研究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结业论文发布时间:2014-03-05浏览:

  Mundell对贸易与投资之间相互替代关系的研究是建立在两个产品和两种生产要素的标准国际贸易模型基础之上的。利用标准的国际贸易模型,他考察了贸易和投资相互替代的两种极端情况,即禁止性投资如何刺激贸易,以及禁止性贸易如何刺激贸易。

  韩国属于新兴工业化国家,但在20世纪50年代,韩国还只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家业国。韩国经济的起飞,主要得益于出口导向经济战略,对外贸易出口对韩国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这样的背景,韩国对外投资的动因,主要是为扩大韩国产品出口和提高其国际市场竞争力服务的。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当时国际贸易中贸易壁垒比较严重,韩国

  的对外投资重心,是打开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就是说,通过对外投资,使韩国的产品绕开贸易壁垒,从而扩大出口。然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国际贸易自由化步伐加快,也因为此时韩国国内工人工资的上涨,使产品竞争力下降。因此,利用它国廉价劳动力资源逐步成为韩国对外投资的主要动因之一,韩国对外投资中,这类投资占总投资的40至50左右[1]。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劳动力资源丰富,而且价格低廉。此外,中国不在地理上与韩国邻近,语言沟通存在着诸多便利。为此,中国成为了韩国理想的“海外加工基地”。换言之,利用中国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是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基本动机。

  一、 韩国对中国的投资及中韩贸易情况

  1992年8月24日中韩建交后,双方政府签订了贸易协议,及民间投资保护协议以及成立经济、贸易与技术合作联委会的协议,中韩两国在贸易、投资、技术等领域的合作迅速展开,韩资在中国外资中的地位也晋级前八强。

  中国和韩国建交10周年来,在两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双边的经贸合作迅速发展,双边贸易额由建交初期的63.7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411.5亿美元,相互投资也有较大增长,这证明两国的经济具有互补的优势,经贸合作具有不断发展的潜力。

  虽然目前韩中两国之间的经济依赖主要在商品交易、投资等实物领域,但五年后,包括金融、服务在内的综合性经贸依赖方面,中国也将成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一) 韩国对中国投资的现状

  表1-2)1991-2002韩国对中国投资现状(单位:件,千美元)

  2.韩国对中国投资行业分布

  韩国企业主要以制造加工业投资为主从投资项目数量来看(见表1-3)对制造业的投资占绝对性优势占对中国投资总金额的86。制造业的

  比重从1991年的97.1下降到2002年的86,韩国逐步摆脱了以前制造业一边倒的状况,投资行业正变得多样化。在贸易、批发零售、饭店饮食、运输仓储、金融保险等服务行业的投资正在逐步增加,但到目前为止只占总投资额的10。

  截止1995年,投资以制造业(特别是轻工业)和餐饮服务业为主。总数为2057家的韩资企业80集中在制造业,近60集中在服装、纤维业、轻工业和食品餐饮业。这几个行业投资小,回收周期短,因而为韩国中小投资者看好。截止1996年,在制造加工业上的投资项目数和协议合同分别占到韩资企业在中国全部投资的85.6和79.3。制鞋、制衣、缝制玩具、皮革和毛皮加工等项目又占了绝大多数。近年来出现了化纤、石油、水泥、机电、电子技术等项目。但也是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主加工项目,劳动密集型的特征没有改变。这一投资特征与发达国家对中国投资主要集中在服务、贸易领域和较高技术含量的资本密集型项目形成鲜明对比[3]。

  1998年以后,由劳动密集型项目为主,转向以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为主,目标当然是以占领中国的国内市场为主。

  现代、三星、LG等大企业现正成为投资的主角,投资的领域已开始转向中国急需发展的基础工业和重化工业,如能源、建材、化工、机械、汽车制造、电子通讯等行业。由于这些行业起着领先增长,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功  (二)中韩贸易现状

  韩国是中国的近邻和重要的经贸伙,20世纪80年代,中韩贸易主要通过香港等第三地的间接贸易进行,90年代两国建交以后同,中韩两国的贸易进入了直接贸易的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两国企业积极努力的开拓市场,两国企业的互补性,地理的接近等因素,中韩贸易在建交后连续增加,发展迅速。从1992年到2002年,双边贸易增长了6.4倍。2002年中韩贸易达到411.5亿美元。中韩建交10年来,双边贸易发展迅速,出口额、企业投资、游客人数等显示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各种指标显示,中国已超过美国和日本,正在成为韩国最大的经济伙伴[4]。

  1.中韩贸易额

  1993开始,对中国贸易持续保持顺差。尤其是从1998年开始,一直保持每年约5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这就意味着中国已经成为韩国的主要出口国。在韩国的整个进出口贸易当中,中国所占的比重由1991年的5.61急剧增加到2002年的26.04。

  1992年两国建交以前,双边贸易规模较小,从两国建交时的1992年到2002年期间,双边贸易额由1992年的63.8亿美元增加到2002年的411.5亿美元,增长了六倍多,双边贸易年均增减率达到16.8,其中韩国对中国进口年均增减率13.7,韩国对中国出口年均增减率20.04。根据韩方统计,2002年,中韩累计双边贸易额为411.5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30.68;其中,韩对华出口237.54亿美元,同比增长30.6,自华进口174亿美元,同比增长30.8;中方逆差63.54亿美元,同比增长48.87亿美元。中国对韩贸易逆差少于2000年,高于2001年,(见表1-6)。

  表1-6)1991-2002韩国对中国贸易增长情况 (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韩国贸易协会,比重:占韩国进出口的比重

  据韩国产业资源部统计,2002年以来韩国对中国的出口不断增长,推动了韩国出口的整体增长。估计全年对华出口平均增长率将达到29.2。自2002年9月以后,中国超过美国和日本,成为韩国最大的出口市场。

  2.中韩贸易商品结构

  80年代初两国开始进行民间贸易时,中国主要出口的是农产品和煤炭,进口的则是化工产品。目前中国对韩出口金额较大的有原油和成品油、钢铁、纺织原料和服装、煤炭、电子产品、药材等,从韩进口金额较大的有塑料及其制品、电子产品、纺织原料、钢铁、有机化学产品、纸张等。

  表1-7)各类产品在韩国对中国贸易中的比重 (单位:%)

  中韩进出口结构看来(见表1-7.8),可以知道中韩的贸易发展主要以工业产品为主结论,即1991年初的中韩贸易,韩国主要向中国出口工业产品,而从中国的总进口之中,农产品和原材料约占40,其余60是工业产品。但到1996年  1.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之间的替代性

  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之间的替代是指由于国际直接投资方式的运用导致有关贸易活动的损失。

  再生产要素不能在两个国家之间自由流动,而同时又不存在任何贸易障碍的情况下,只要存在资源禀赋的相对差异,两个国家之间就必然会发生贸易,贸易的结果会达到世界均衡并实现商品价格进而是要素价格的均等。假如由于某种外部原因使得资本在两个国家之间的流动障碍全部消除,而同时贸易障碍引起资本边际收益的差异,资本的国际流动就必然会产生。资本的流动同样会达到世界均衡并导致资本要素价格和商品价格的均等化。因此,Mundell实际上是使用要素比例理论解释商品的国际流动。由于贸易障碍会对两个国家之间的资本边际收益产生影响,因此贸易障碍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资本的国际流动或直接投资。由于这种投资目的是为了绕过关税壁垒以便克服贸易障碍对资本效率的抵消作用,因此一般被称为关税引致的投资[7]。

  2.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之间的互补性

  其二是贸易创造效应,即FDI可以在母国和东道国之间创造新贸易机会,使贸易在更大的规模进行.FDI会直接导致资本货物、中间投入物和技术与服务的出口,从而会促进母国的贸易。特别是,FDI作为先进生产函数的转移,会带来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和信息的跨国流动,因而从整体和长远上看,FDI会创造新贸易需求,推动东道国向母国的出口贸易(小岛清,1987)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韩国对中国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国际贸易行为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biyelunwen/12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