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结业论文发布时间:2014-02-10浏览:次
摘要:20世纪上叶的旧中国,人力车夫作为下层社会的一部分饱受歧视和压迫,他们既无银子更无“面子”,只能“坐在路边赤膊捉虱子”“退到马路边沿饿肚子,或者幸而还能够咬侉饼”。文章发表在《教育科学》上,是毕业论文发表范文,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一件小事,本来面目,鲁迅,真可憎恶
鲁迅曾经指出:“北京有一班文人,顶看不起描写社会的文学家,他们想,小说里面连车夫的生活都可以写进去,岂不把小说应该写才子佳人一首诗生爱情的定律都打破了吗?”还有些大学教授认为,“如果诗歌描写车夫,就是下流诗歌。”但鲁迅却以人力车夫为主人公,写下了震撼人们心灵的《一件小事》。
不少人都说《一件小事》这篇小说歌颂了劳动人民的伟大,批判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劣根性,我多方面研读思考,提出一些不同看法,还《一件小事》本来面目.
他们不从《一件小事》的实际情况出发,不从鲁迅当时的思想状况出发,而从五、六十年代的社会形势出发,对小说进行曲解,使之符合当时某种政治需要。看到小说中的“我”赞扬人力车夫“高大”,就说这是歌颂劳动人民伟大;看到他说人力车夫增长了他的“勇气和希望”,就说这是他在劳动人民身上看到了我国的希望;他认为小说中的老女人“真可憎恶”,就说这是他做为一个知识分子缺乏劳动人民感情;看到他说人力车夫叫他“惭愧”,催他“自新”,就说这是表现了知识分子向劳动人民学习的必要性。他们就是这样分析《一件小事》的,好像《一件小事》写得就是如此简单明了。其实,《一件小事》的情况比这要复杂得多,他们对一些问题不是进行曲解就是根本不予分析。
但是,这是在说他从劳动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国的希望,还是在说这个人力车夫增长了他对社会进行改革的勇气和希望?这些都是分析《一件小事》所不能回避的问题。如果我们不回避这些问题,认真地分析这些问题,实事求是地分析这些问题,就绝对得不出那样的结论。
不少人现在仍然在强调小说中人力车夫的“伟大”、仍然在强调小说中“我”做为一个知识分子的“渺小”,不过不再说他缺乏劳动人民的感情,而说他不敢承担起天下兴亡的“责任”;说他在“一件小事”前,不敢承担这种责任,所以一直是“渺小”的,“一件小事”后敢了,这才“伟大”了。
看来我们对《一件小事》还应当做进一步的认识。小说的“我”说他有一种“看不起人”的脾气,是看不起什么人?小说中所说的几年来的“国家大事”,举其大者有
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这并非都是军阀、政客、卖国贼干的。他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呢?我们可以看一看小说中除“我”以外的两个中国人,一个是人力车夫,一个是倒在人力车下的老女人,我们从他对他们的态度特别是对老女人的态度中可以看出一些缘由。事故是怎么发生的?是因为老女人“从马路边上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而“车夫已经让开道”,说明责任主要不在车夫。她摔坏没有?没有,小说中的“我”亲眼看见她是“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
而且,车夫问她“你怎么啦”,她说“我摔坏了”,这种毫无痛苦的回答进一步说明了她没有摔坏,事故主要是由自己造成的,又没有摔坏,却躺在地上不起来,这分明是在跌皮,是在耍赖,是想对车夫进行讹诈;难怪小说中的“我”认为她“真可憎恶”了,相比之下,小说中的另一个中国人,人力车夫,却表现了一种互助共存的精神,毫无保留地为老女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可惜的是这样的中国人太稀少了,在“六年”的时间里只有这么“一件小事”;联系这种情况和小说中的“我”对他的赞扬,并说这将他从“看不起人”的脾气里“拖开”,则我们就可以知道,他所以看不起中国人。
因此他说这增长了他对社会进行改革的“勇气和希望”。想一想当时的社会情况吧,这里可以引用爱国诗人闻一多的两句诗:“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然而“一件小事”,而且是在“六年”的时间里“独有”的“一件小事”,居然使他欣喜若狂,经久不忘,纠正了他对国民的偏激看法,增长了他对社会改革的勇气和希望,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爱国者和改革者。谁是小说中的“伟大”者?不是人力车夫,而是小说中的“我”。人力车夫是“高大” 的,他在“人吃人”的社会中表现出了一种互助共存的思想;但是小说中的“我”,这位具有爱国热忱、崇高理想、自策自励精神和战斗勇气的反封建战士,才是真正伟大的。
顺便说及的是,关于《一件小事》的主人公,多年来鹊巢鸠占,被说成是人力车夫,这也是过去那种错误观点造成的。人力车夫在小说中作为一个中国人,正像老女人一样,都是用来表现小说的“我”对中国人的看法的,他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比老女人更重要,小说着力表现的是作为第一人称的“我”,这是一个思想上充满矛盾但有一种自策自励精神的反封建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他的反对封建主义的彻底性,他的主张变“人吃人”为人爱人的社会理想,特别是他在失望和颓唐中所表现的那种自策自励精神,不仅在五四时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就是到了今天,仍然是令人感动和值得人们学习的。
众所周知,在《一件小事》中的“我”的身上,有著作者的身影,表现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让我们回到鲁迅那里去,看一看他当时的思想状况。在《<呐喊>自序》中,他对自己从青少年时代到五四时期的思想状况做了深刻的分析和说明,他说我国封建社会就好像一间没有窗户而且万难破毁的“铁屋子”,中国人都将“从昏睡入死灭”;但为了毁坏这铁屋,尽管希望渺茫,他还是投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小说《狂人日记》揭露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是一部“吃人”的历史,“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其实“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呼吁人们觉醒,
现在我们可以想一想,说《一件小事》是在歌颂劳动人民的伟大,是在批判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劣根性,这与小说的实际情况相距是那么遥远。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在五十年代,在六十年代,在七十年代,及至八十年代,这种观点一直在向人们宣讲,在学校里给学生们讲,在社会上给读者们讲,误导了我国好几代人。早就应当恢复《一件小事》的本来面目。
核心毕业论文投稿推荐:《教育科学》是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辽宁师范大学主办的教育理论刊物,创刊于1985年,本刊为双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21-1066/G4,国际刊号:ISSN1002-8064,主要刊登教育改革方面的论文及实验报告,探讨当前社会和教育界关注的重大教育方面的问题,及时反映国内外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最新成果。
参考文献:
1、鲁迅杂文《<呐喊>自序》全集中
2、鲁迅《自序》,小说《狂人日记》
3、鲁迅论《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4、鲁迅作品《一件小事》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还原《一件小事》小说的本来面目范例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biyelunwen/11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