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刘巧珍爱情悲剧原因发表论文期刊网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结业论文发布时间:2013-11-26浏览:

  [内容摘要]旧文化旧道德又限制了巧珍精神世界的发展,她没有根本看清她自己和她所处的环境,她只是在懵懂地崇拜着加林哥,爱着加林哥。本文对《人生》中造成女主人公刘巧珍的爱情悲剧的原因作了进一步的思考。刘巧珍是路遥笔下传统美的化身,她美丽、质朴、单纯。她认真对待生活,执著面对爱情。在80年代初封建闭塞的西北农村,巧珍敢于冲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而追求自由恋爱,她的身上折射着新时代的光辉。

  但是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巧珍的爱情还是以悲剧而告终。除了当时社会以及周遭环境对她的压抑和束缚之外,巧珍自身的内在因素也对这段感情的失败不无责任。巧珍她一方面感奋着新生活的召唤,却又在愚昧中、在旧观念旧道德的限制下,窒息了精神世界的发展;自我意识觉醒得不彻底;而且在爱情上缺乏自立自强的精神。论文从四个方面对导致刘巧珍爱情悲剧的内在因素做了梳理与分析。

  [关键词]刘巧珍爱情悲剧内在因素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①。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评价拉萨尔的剧本《济金根》时,也对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的悲剧观的要点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在他们看来,所谓悲剧冲突,是指“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在路遥的小说《人生》当中,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就是一出悲剧。诚然,悲剧的发生其社会与环境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作为男女主人公本身来说,自身的个性缺陷和面对考验时所做的抉择也是形成悲剧的原因之一。巧珍是一个集真、善、美为一身的女子,而且她的身上还折射着新时代的晶莹光彩。巧珍的悲剧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也引发了我们进一步的思索。

  刘巧珍,一个土生土长的农家姑娘,她有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善良、纯真、谦让、温柔、朴实……“她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感受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很强,因此精神方面的追求很不平常”,加上她那颗“金子般的心”,就“形成了她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她爱高加林爱得那么深沉。这种爱,在传统的爱情道德中又折射出对具有文明特征的新的生活的追求。

  巧珍她是勇敢的,她同样渴望着现代文明,对自己挚爱的人敢于义无返顾地追求。世俗的偏见根本无法动摇她的决心,她虽然没有文化,但却有着高加林所缺乏的另一方面的勇气:那是在辛勤劳动中铸造的一种可贵的勇气。它比小知识分子的虚荣自卑不知要可贵多少倍!

  她勇敢地背叛了古老而守旧的乡村习俗,近乎狂热地追求自由恋爱,不愿屈从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也不管什么门当户对。即使自己是村里所谓“财神爷”的女儿,也不嫌弃高加林的家徒四壁、生活贫寒。满怀倾慕的是高加林的文化知识和个人素质。她默默地爱了高加林好多年,在加林到县城上学和在村里当老师的时候,她没有勇气向“有文化”的加林哥表达情感,她认为自己没有文化,配不上高加林。当高加林的教师职位被村支书的儿子“合理”地顶替后,她为加林鸣不平,她能对高加林表现出的愤懑和悲痛感同身受。巧珍在高加林落魄的时候主动向他剖白心迹,而当他们正陶醉于爱情的甜蜜时,高加林又有了新的进城工作的机会。高加林的地位逐渐上升的时候,巧珍的位置渐渐下降,她最害怕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当她被抛弃时,她并没有寻短见,尽管她内心在流血。而她在遭受如此重大感情挫折时依然不失“菩萨般的心肠”,不对落难的“负心汉”落井下石,这是何等动人的情操!

  那么被刘巧珍这样深深爱恋着的高加林是什么样的呢?他是农民的儿子,但他眼界开阔,富于才华,很有抱负。他向往着农村之外的广大世界,再也不愿照他的父辈们的生活方式“当一辈子土地的主人”了。他憎恨农村中残存的封建积习,却又无力改变它,于是,他的行动集中在一个信念上,那就是:摆脱土地的束缚,改变自己的处境,寻求能让他一展宏图的环境。在他短暂而又曲折的一段人生旅程中,时而梦想变成现实,时而现实又化成泡影;他搅乱了姻家庭所受的特定社会历史阶段之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的诸多制约。②

  可见,巧珍和高加林的感情一开始就是不平衡的,他们没有以“互爱为前提”,是高加林在紧张与感激当中接受了巧珍的一番赤诚。纵然以后一段时间的发展是陶醉和美好的,但是一开始的根基根本就不牢固,有一种摇摇晃晃的不稳定感。再者,巧珍看得见高加林的“一身本事”和回到土地后表现出来的无奈,但她却看不见高加林内心蠢蠢欲动的想冲破束缚去拥抱另一种他向往生活的激情,尽管他似乎是已经安分地在土地上劳作了,可是他何曾死心过?巧珍在尽一切可能关心高加林,爱护高加林;给予高加林所有的温柔和爱意;她愿意为高加林偷偷拿家里的好吃的,她愿意每天为加林哥换她漂亮的衣裳,她还宁愿顶着父亲的责骂和村里谣言的压力勇敢地和高加林在一起。可是单纯的巧珍看不到,高加林是“身”在农村,可是心里从没放下那个十里之外的世界。“有时候,当他偶尔看见骑自行车的县上和公社的干部们,从河对面公路上奔驰而过,雪白的的确良衫被风吹得飘飘忽忽的惬意身影时,他的心才又猛然感到一种说不出的惆怅;一股苦涩的味道翻上心头,顿时就像吞了一口难咽的中药。”还有,“在一种令人沉痛的寂静中,他突然会听见遥远的地平线那边,似乎隐隐约约有些隆隆的响声……是汽车?是火车?是飞机?不知为什的身材”和可爱美丽的脸庞,而她的品行也是为全村老少所称道的。就凭巧珍的条件,她找个干部、工人都没有问题,但是这些人都“不合她的心”。她所要的,是一份和别人都不一样的、更加有意义的情感。她的心里,部分女性个性解放、追求自己爱情的观念已经觉醒,她虽然不是“社会主义新人”,但她身上在某种程度上也有新的光辉在闪耀。比如她坚决地站在高加林一边在村里闹“卫生革命”,两个人骑一辆自行车进城买漂白粉时引起的热闹作者是这样描述的,“村里立刻为这事轰动起来。没出山的婆姨女子、老人娃娃,都纷纷出来看他们。对面山坡和川道里锄地的庄稼人,也把家具撇下,来到地畔上,看村里这两个‘洋人’”。可是巧珍不畏惧这一切,她是骄傲的,“让众人看看吧!她,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姑娘,正和一个多才多艺、强壮标志的‘先生’,相跟着去县城罗!”

  但是,旧文化旧道德又限制了巧珍精神世界的发展,她没有根本看清她自己和她所处的环境,她只是在懵懂地崇拜着加林哥,爱着加林哥。在巧珍的爱情失败后,她决计嫁给邻村的马栓时,提出按照旧时风俗出嫁。有人评论说这是作者以喜庆衬悲痛的表达手法,含蓄地表明了巧珍想通过婚姻向外突围的失败,隐喻性地表明传统的乡村、家园重新以其博大的胸怀宽厚地接收了曾欲弃它而去的女儿;还有人说这是说明“别无选择”的生活方式才是巧珍永远挣脱不了的,而她只有走这一条熟悉的路才是她回归土地、回归平常生活的最好的选择。可我认为,巧珍选择用古老的风俗出嫁是她对束缚着她思想的、势力强大的封建传统的一种主动妥协。她只是感觉到了时代的变化,并没有达到自己也投入到变革洪流中的地步,毕竟她不识字,缺少“文化”这个导师对她的正确指引,她找不到方向,她是盲目和软弱的。而巧珍在高加林这里的失败,也使得她对爱情从此失去了信心,也许爱情的火焰在她的心里已经彻底熄灭、永不再燃了。这时,她头脑里由来已久的传统的思想便主宰了她----她认命了!她不再争取、不再追求,只要马栓不嫌她的“名誉不好”,她就愿意嫁给他去过平平常常的生活,千百年来农村妇女不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吗?巧珍对爱情的绝望是震撼人心的,像这样只有“丈夫”,没有“爱人”,才是刘巧珍真正的悲哀。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人生》刘巧珍爱情悲剧原因发表论文期刊网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biyelunwen/10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