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替投"端着盒饭"搞科研每年能发SCI论文30篇?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SCI论文发布时间:2013-11-06浏览:

  边吃午餐边讨论业务,在节奏紧凑的医疗环境下,瑞金医院内分泌科坚持十年的"午餐业务学习会",始终着眼于将科研与临床紧密结合——- "端着盒饭"讨论医学难题

  走廊里突然传来鼎沸的人声。"对不起,我们的业务学习会要开始了。"宁光略带歉意。他的身后,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医生休息区,医生正陆续从病房、门诊或实验室赶来。他们手上,是来不及热的盒饭、早餐留下的煎饼果子……记者抬头,看见病区走廊的电子钟正指向12:30。

  边吃午饭,边开会,将午餐与业务学习合二为一,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团队每天中午雷打不动的安排。

  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团队"名声显赫":中国最佳专科排行榜内分泌代谢专科第一名,科研与学术成果引来国际注目,仅"双酚A"研究领域,短短5年就已成为双酚A与代谢疾病世界最重要研究组之一。很少人知道,它的诸多成果与发现最初就是在午餐桌上讨论出来的。

  "边吃午餐边看文献"

  这是一张排得满满当当的"午间套餐":周一,课题组组长会;周二,外请专家专题讲座;周四,研究生汇报;周五,本周最新文献回顾与学习。在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除了周三科室大查房,每天中午都有午餐学习会,十年如此。

  午餐学习会上有科主任、教授,也有年轻医生、研究生、甚至实习医生。宁光无疑是最"大牌"的,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卫生部内分泌代谢病重点实验室主任,也是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而今的掌门人。不过,由他"坐堂"的午餐会没有正襟危坐,没有噤若寒蝉,医生和学生们端着盒饭,喝着咖啡或汽水,谈笑风生。用宁光的话说,"大家用最舒服的姿态参与讨论,爱吃什么吃什么,爱怎么坐就怎么坐。"

  但谈到有些问题,他们会异常较真。"你这个研究方法有问题。""你的课题和我的有交叉,如何合作?""临床上有这些新情况,请大家关注。"医生们会对同事的课题毫不留情地提意见;遇到相关研究,各位会毫无保留地交流或合作。

  前不久的《科学》杂志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赵立平教授的课题组发现:俗称小檗碱的黄连素通过作用于肠道菌群可防治糖尿病。赵立平透露,宁光教授的团队功不可没。

  "有时,我们的学习会就只读一篇最新文献。"宁光说。那天,一篇文献引起大家注意:小檗碱在动物体内有降血糖的作用。午餐结束,一个研究组投入"小檗碱在人体中的作用"研究。通过多中心临床试验,他们证实小檗碱对糖尿病确有好的疗效。但困惑随之而来:小檗碱在人体中的生物利用率似乎很低--人口服后,不到1%的小檗碱会被血液吸收,其余均以原药形式随粪便排出体外。那么,小檗碱到底是如何降低血糖的?宁光把困惑抛给了涉足肠道菌群研究的赵立平。

  "现在的疾病攻关很少有单兵作战,需要学科群,需要合作。"抛开门户之见,宁光和他的团队更关心的,是如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突破“课题困惑”

  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到底应该形成怎样的良性互动?这问题对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而言,似是与生俱来的。

  上世纪40年代,梅约临床医学中心的菲利浦·海斯教授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在黄疸发生后,风湿痛有所减轻;而孕妇妊娠时,风湿疼也减轻了。海斯找到化学家肯德尔,两人合作发现:这一神奇现象是由于人体自身的激素分泌增加导致的。人类自此认识了肾上腺,以及分布其上的肾上腺皮质激素。1949年,两人成功合成人造激素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轰动医学界。1950年,他们分享了诺贝尔奖。

  瑞金医院时任大内科主任邝安堃教授很快注意到这一事件,开始了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相关疾病的研究。他注意到,美国有位医生发现,血嗜酸细胞在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时,会明显减少。这启发了邝安堃和他的学生陈家伦、许曼音。仅仅依靠几台显微镜,他们首次将血常规中的血嗜酸细胞指标应用于临床,用血嗜酸细胞指标直接计数来表示肾上腺皮质功能。这为观察手术病人的病情转归,给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有意思的是,“内分泌科”自此逐渐成形,不仅成就瑞金医院如今的“王牌”科室,也成为中国内分泌代谢病学的起源。“转化”诞生了新学科,这种连接实验室与临床诊室间的互动,几乎成了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此后的生命线。

  如今,“转化医学”渐成时髦,但在科研、教学、临床为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里,流传着这样的“课题困惑”:如果科室以实验室为主导,课题会越做越精深,无奈与临床的距离却越来越远;反之,若以临床为主导,由于临床观察现象多样,课题不免越做越分散,久而久之科研成果稀松,难以实现转化惠及临床。

  约在十年前,内分泌代谢科开了一次全员会议,他们更愿意称此为“学科战略研讨会”。“我们有很多感兴趣的东西,但是不能什么都做,学科发展必须要凝练,要有重点方向!”宁光回忆。

  从那时起,科室确立了两大发展主题:内分泌肿瘤临床诊治与新技术开发、代谢性疾病机制与临床研究,“临床”二字贯穿科研始终。

  眼光永远对准社会

  在“科研说话”的评估体系下,近年来,瑞金内分泌团队的成绩单很漂亮:每年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得国家自然基金10项以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建立包含40万人群的代谢性疾病组织样本库,国内唯一通过“美国病理家学会(CAP)”论证的内分泌代谢病专业实验室……

  但宁光更愿意说些具体而微的“小事”。比如,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治。一次午餐会上,内分泌代谢科主任王卫庆教授称在国外文献中看到,间羟肾上腺素、间羟去甲肾上腺素两个指标可用于诊断嗜铬细胞瘤——这两个指标通过采血即可获得。很快,王卫庆带领肾上腺疾病小组建立了测试方法,通过采集1-2毫升病人血液,即可诊断细胞瘤,配合影像学检查,诊断符合率达到100%。自此,原本的诊断周期从2周缩短到3-4天,病人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医疗费用降低。

  “很多研究可能没有很强的创新,但解决了实际问题。”宁光说。这个身兼医院副院长等行政职务的教授不爱蹲在行政楼里的办公室,爱穿着白大褂在病房里溜达,“偷听”医生们的治疗困惑、发现。“解决临床实践中的难点和困惑,是医生的责任,也是医学研究的源泉。”

  学术向上、眼光向下,在生活中搜索各种有待解决的学术问题,这似是团队的独特作风。他们最近一次引发广泛关注的研究,是发现了高水平的尿双酚A与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增加显著相关,成果发表在全球科学顶级期刊《内科学年鉴》。而研究起因,是宁光在出差时看的一张报纸——《今日美国》头版头条报道美国国会正就是否要在奶瓶中禁用双酚A展开讨论。

  宁光说,无论是日常工作生活,还是午餐集中学习讨论,每当阅读国内外最新科研文献或大众媒体的报道,他们总会问自己一句话:“这个我们能用么?”

《SCI期刊替投"端着盒饭"搞科研每年能发SCI论文30篇?》内容如果没能解决您的问题,可免费咨询在线学术顾问获取解答。

本文由期刊VIP网编辑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SCI期刊替投"端着盒饭"搞科研每年能发SCI论文30篇?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SCIlw/9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