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环境下学校图书馆的人文发展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SCI论文发布时间:2013-09-12浏览:

  摘要:现代化仅有电脑网络等高新技术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与之配套的现代科学管理体制,更要有完善的现代管理新观念。本文对网络环境下学校图书馆工作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人文环境的建设,促进人文发展作了初探。

  关键词: 网络环境 学校图书馆 人文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与多媒体的飞速发展,人们已从"读书时代"进入"读图时代",阅读的空间扩大了,视角变了,速度也快了,高新技术已经和正在改变着图书馆的方方面面,不仅给传统图书馆的工作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革,而且还在思维和观念的层次上给图书馆带来冲击和震荡。在此种条件下,学校图书馆如何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些学校把建设数字化图书馆作为发展目标,应该说走网络化、信息化之路无疑是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正确选择,但如果在观念意识上片面强调技术的决定作用,在实际操作上以为"一机就灵"、"一网就可打天下",而忽视图书馆人文环境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忽视读者最基本的借阅服务,那么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图书馆发展的深远问题,而且还可能适得其反,背离发展初衷。那种把图书馆建立在"键盘操作"之上,以为只要用计算机和网络武装起图书馆就是数字图书馆,图书馆的一切问题就可迎刃而解的想法是对科学能力的浪漫主义幻想。计算机和网络可能在质量和效益上超越人类解决复杂精深的信息存储、处理、交流和传播等问题,然而却不能有效地解决人类自身复杂而深刻的思想、心理、情感、价值、道德等问题,就如同心电图、脑电图绝不能分析出人类灵魂深处的复杂需要一样。解决精神和灵魂问题需要的是人文教育和人文关怀。学校图书馆工作应强调人文精神,重视人文环境的构建,提倡人文关怀,也就是说要对读者自身存在和发展中所遇到的文化知识需求和精神心理问题给予关注、探索、指点和解答,为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提供保障并营造一种充满人性化的读书学习环境。亦即在图书馆工作实践的过程中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人的需要,追求人的发展,实现人的价值。

  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在总结世界图书馆发展史时曾提出现代图书馆的五条法则,前四条都是充满着浓厚的人文意蕴。第一条法则是"书是供使用的";第二条法则是"书是供所有人使用的";第三条法则是"为每本书寻找它的读者";第四条法则是"节省读者的时间"。学校图书馆对照这四条法则会发现很多地方做得还不尽如人意。目前,大部分学校图书馆的利用率不高,究其原因,既有读者缺乏图书馆意识等客观原因,更有图书馆服务理念滞后、服务质量不高、管理制度僵化等主观原因。

  学校图书馆在加快现代化步伐的同时,必须从两方面着力加强图书馆的人文建设,一是真正确立读者至上的指导思想,努力营造充满人文氛围的读书学习环境。藏与用是图书馆工作的主要矛盾,如果继续采用借阅分管、分设书库、区别服务等过时的传统格局,显然是不得于提高书刊流通率的。图书馆唯有一切为读者着想,时刻毋忘"书是供使用的"、"书是供所有人使用的"的观念,以读者需求为动力,全面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图书馆在服务上应抓根本,强调为每一个读者的完善服务,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深化服务内容,为读者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如内阅服务、外借服务、复印服务、咨询服务、参考服务、代查服务、检索服务、跟踪服务、视听服务及一些有助于扩大图书馆影响的服务。其服务的各个领域尽量贴近读者,使广大读者具有亲近感。

  图书馆最大的特点应该是便利。可对图书馆资源进行整合,借阅合一,使读者在一个地方就能把所需的各种载体、形式的资料找全。二是树立平等自由开放的图书馆管理理念。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建筑上敞开图书馆的大门,延长开馆时间,欢迎读者随时来馆;二是彻底开架,让馆藏接近读者。在开放的空间,放足够多的好书,供学生随时阅读,省却借阅手续的烦琐,避免开放时间的限制,应是学校图书馆的理想状态。在开放的图书馆里,允许读者自由地在书海中漫游,读者可以提取任何一本他愿意或喜欢看的书,不一定就非要读名家名著,也不一定有那么多的使命感,图书馆的阅读不仅仅是一种功利,可以是一种饭后的甜点,休闲式阅读同样是图书馆服务的内容,也是图书馆服务的人本内涵。一些学校图书馆不根据读者的实际素质和水平,一味追求档次高的、专业性强的书刊,结果曲高和寡,造成资源浪费。以客体适应主体的需求,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基本法则。学校图书馆完全可以根据读者需求购置一些大众化的、娱乐性的书刊,先把读者吸引进馆,然后开展导读,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品味。由不爱看书到喜欢看书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甚至采取一些强制手段。要让读者感到上图书馆是一件愉快的事,是一件自觉自愿的事。

  期许每个到图书馆的读者,经由图书馆各个交织穿透的空间,找到自己心爱的图书,退隐到心灵的角落,沉浸在求知的喜悦里,偶尔不经意地远眺校园各处的景色,并惊奇地发现四季的变化和自己成长的喜悦,成为一个读者想一去再去的地方。而合流服务和平等利用不仅是对所有读者人格的尊重,而且方便所有读者充分利用馆藏,充分发挥书刊的效益。

  学校图书馆要强调阅读环境的人文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图书馆应象"一部立体的多色彩的教科书"。陶行知也说生气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因此,图书馆应注意运用不同的建筑方式、建筑装饰及建筑内部各种细节来加强图书馆的人文色彩。图书馆的责任就是创造一种环境,更多地关注读者。在图书馆的装饰上,应力求简洁、明快,营造宁静、宽松、极具人文意蕴的阅读氛围,以洁、雅、净的环境吸引读者,让所有的人能够在里面尽情地享受知识的甘露。图书馆应不仅仅是提供研究和阅读的地方,也应是读者交流的地方,馆员与读者,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作者与读者等。

  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学校图书馆更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它的价值体现于读者对它的利用中。丰富的馆藏和完备的文献资料以及多样化多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和开发,为读者不断获取知识不断进行人生充电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而图书馆人文氛围、平等自由开放的理念、人性化的服务,让读者在获得知识营养的同时,使疲惫的身心获得自由和解放。在图书馆,读者可以和智者交流,与圣贤交心。正如博尔赫斯所赞美的那样:"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因此,学校图书馆应随着时代的脉动,满足需求,与时俱进,应在具备较高的书刊利用率的基础上,突破单一的借阅格局,以充满时代气息、有特色的服务吸引读者,关爱读者、方便读者、赋利读者。只有重视图书馆的人文发展,具有人文精神的图书馆,才能常驻读者心中的美好形象。

  参考文献:

  1. 庞朴. 忧乐圆融——中国的人文精神.

  2.欧阳康.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通与共建. 3.朱永新. 人文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市长论坛 . 2003(5)34-35

《浅谈网络环境下学校图书馆的人文发展》内容如果没能解决您的问题,可免费咨询在线学术顾问获取解答。

本文由期刊VIP网编辑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浅谈网络环境下学校图书馆的人文发展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SCIlw/8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