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学分制对校园文化的培育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SCI论文发布时间:2013-09-12浏览:

  摘要:培养人才是大学的主要任务,随着教育观念的演变,促进人的自由发展成为大学的核心理念。“第二课堂学分制”是将学分制的自由学习方式应用于第二课堂领域的教育方式,对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繁荣和学生自主、平等、和谐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大学理念 校园文化 第二课堂学分制

  大学的发展取决于理念的发展。伴随历史的不断演变,也使大学的理念不断丰富演变而富有更加深邃的内涵。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人们呼唤有特色的高等学校,不同的大学应该在追求学术、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中承担不同的任务。目前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局面下,我们不禁又要讨论大学到底应具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这样的话题。

  一、大学的核心理念——促进人的自由发展

  1、教育观念的变革

  教育发展到今天,人们更加关注“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发展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选择和个性表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几十年前就提醒我们:“教育正在越出历史悠久的传统教育所规定的界限。它正在逐渐从时间上和空间上扩展到它的真正领域——整个人的各个方面。未来的学校,教学活动必然让位于学习活动,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 因此,现代高等教育既要培养造就适合社会需要的某一领域的专门人才,又要培养德智体等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人才。高等教育的目标不是让学生经过学科培养专业训练变成标准化的产品,而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格完善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的人。

  2、大学生需要自由发展的空间

  从教育对象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的教育主体有着自身的特点。每个大学生都是一个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有着自身独立的人格、兴趣爱好和能力。在大学的教育阶段中,他们逐渐从依附教师走向独立获取,从自发的学习转向自觉主动的追求。他们会不同程度或多或少的通过各种途径达到塑造和锻炼自己的目的。这个时期的学生,随着他们智力、精力、体力的发展,其社会认知、情感、自我意识、理性思维能力等方面迅速走向成熟,思想观念、文化知识也正在逐步提高,已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有较强的选择意愿和选择能力。因此大学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潜藏着各方面发展的极大可能性,是人生发展的又一个关键时期。

  3、社会需要自由发展的人

  人有个性发展的需要,其实社会也需要各具特色的人。我们生活在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因其独特的遗传基因和后天的成长变化而找不出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这种个人的独特性存在于社会之中共同构成了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社会大系统。每个个体其独特之处对周围的人、组织乃至整个社会产生特有的价值。社会是由个人构成的整体,需要每个人在社会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使命。社会也需要其构成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功能,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这样才能使社会的大系统保持平衡,同时社会大系统也因其构成个体的不同特色而显得异彩纷呈。换句话说,越是和谐有序的社会,就越能够让她的社会成员发挥自己的特长和魅力。 因此,即使是走过精英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也应当培养具有各自特长和优势的人,为构建和谐发展的社会而发挥作用。

  二、教育方式的重新组合

  大学理念的发展,为教育实践提出了挑战,那么有什么样的教育途径能够满足学生自由发展的需要,提供更丰富的发展机会,培养全面发展而又学有特长的人呢?将“学分制”应用于“第二课堂”之中,创造性地实施“第二课堂学分制”,这种做法探索出了一条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

  1、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指除在第一课堂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各类课程和专业实践活动外的一切对学生发展有益的活动,在高校中主要包括团委、学生会、社团、班级等学生组织开展的各级各类活动和一些学生的实践活动。第二课堂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弥补了课堂的不足,增长了知识,锻炼了才干,增添了情趣,是学生实践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众多的教育实践当中,开辟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是一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培养路径。

  2、学分制

  学分制是一种能够提供更多自由学习机会的制度安排,其自主选课的方式和累计学分的管理,都体现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自己安排教育计划进行学习,学校通过学分的计算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数量和质量,而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由。学分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并且自由地发展的愿望,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自由发展的平台,是大学学习自由理念的一种表达,是学习自由的具体体现,能够保障学生的基本学习自由权。 学分制的形成从形式上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 让学生从自由学习中学会自我探索,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自我,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完善自我,在这之中获得进入社会所需的人格和精神。

  3、第二课堂学分制

  北京城市学院从1994年就开始了“第二课堂学分制”的探索工作,即在第二课堂中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各种活动,学校将活动情况和学生在活动中的角色分成不同的类别设置不同的分值,然后根据学生参与活动的级别、数量和质量记录学生取得的学分。学校建议学生每个学期修满12学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累计60-84学分的第二课堂的实践任务(专科生60学分,本科生84学分)。积分的内容包括:各类学生组织举办的各种级别的活动、学生个人参加的各类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科技竞赛、职业项目等活动,还有选修素质拓展课程、讲座、学生干部的工作评价等方面。学生参与优秀干部、三好生等奖项的评选,都要考核第二课堂学分的情况,从而体现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第二课堂学分制”与一些高校在培养计划中拿出一部分学分作为选修社会实践活动的做法非常不同。此做法提供的是一个独立的,更为开放自由的实践平台,对于学生的要求更高,培养的力度更大,近20年年来教育效果非常突出。

  三、第二课堂学分制的实践效果

  北京城市学院是全国著名的民办本科院校,计划内学生超过2万,学生分布在二类本科、三类本科和专科三个层次。第二课堂学分制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使校园文化呈现积极健康,生动活泼的面貌,实施效果非常显著,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来看:

  (一)校园活动层面

  1、学生普遍参与社会活动

  由于有了学分制的要求,学生都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参加,各级各类的学生组织也积极开展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据统计,我校每年的学生活动2000项左右,参加的学生在5万人次以上,形成了积极活跃的校园文化氛围。

  2、学生活动更加规范

  学分制的管理办法,要求每一个活动都要填写一张表格,来如实记录活动的时间、举办者、参与者和活动的基本情况,这些信息要经过团委老师的审批后登记“素质拓展活动管理系统”,记入学生的个人活动档案。活动整个过程的管理成为一个标准化的程序,能够进行量化管理,能够随时分类提供统计信息,使活动的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3、社团组织蓬勃发展

  学校积极鼓励学生组织社团,只要有五个发起人申请,社团活动的内容健康向上、会费合理就会得到批准。学生社团的活动自行管理,每学期上报活动情况、社员学分和财务报告,每年进行一次登记注册。10几年来,社团的面貌有了巨大的改观。1994年前后全校只有8个社团,全校实施第二课堂学分制后的第二年就接近100个,2001年已突破了200个,之后一直稳定在这个水平上。学校每年通过社团活动月和社团风采大赛来鼓励、推动社团的发展,每年也都会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社团竞争全校最佳社团,角逐“校长奖”。

  4、活动质量迅速提升

  活动激发了很多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学生活动质量有了快速的提高。学生在全国的科技竞赛中多次取得骄人成绩,如学生的作品《北京城市乞丐调查报告》获得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北京市人文组的第一名;每年有几百名学生在校外获得各类比赛奖项;一些体育类社团在北京市连年的获奖;几个文艺类社团在北京高校中很有影响力;学生的调研活动深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学生志愿服务的身影遍布北京的大街小巷……

  应该说,第二课堂学分制有效促进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活动的数量和质量,使学校的第二课堂持续繁荣。

  (二)培养学生层面

  1. 发挥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

  第二课堂学分制拓展了大学教育的空间,把教育的外延扩大到了课堂之外更大的社会范畴。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一些具有教育价值的思想观念和情感等会以极其自然的方式沉淀到学生身上,潜移默化,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它帮助学生形成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观念和习惯,给积极实践的学生以鼓励和认可,对于学生认识自我和社会,学会相处和合作,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 增加自主选择的机会

  第二课堂学分制是一种管理活动的机制,它鼓励学生参加活动,但同时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有利于分类指导,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学校尊重学生的个性,搭建丰富的实践活动平台,扩大学生的自由,给予了学生更充分的发展空间,满足了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要,激发了学生内部的发展动机,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全面促进了学生的自由发展。学生通过实践形成了在专业学习外自己独特的优势,具备与众不同的能力素质结构,有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这种教育形式对于“大规模生产”模式下的大众化高等教育是个重要的补充。

  3. 有利于教育机会的公平

  “第二课堂学分制”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把一些不愿意参加活动的学生拉进实践活动教育体系,对所有的学生都能发挥激励作用。所有的学生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参加活动,都能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社会、塑造品格、发展特长、提高应用技能,锻炼综合能力,提高社会化程度。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相同的,所提供的资源是学生共享的,这就是教育公平思想的体现。

  4. 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主要得到的是来自学习成绩的评价。第二课堂学分制从更多视角来评价学生,关注学生的社会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会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对自己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可以有意识加以培养。第二课堂学分制尊重差异,鼓励进取,在实践活动中许多学习不好的学生都由于其他方面的特长成为了学生中的明星,从活动中得到的积极评价重新树立了他们的信心,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而对于自己不足的方面也有勇气去努力,为他们的后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力量。

  四、结论

  “第二课堂学分制”作为一种有效的工作机制,它遵从教育规律,符合学生积极表现自身能力、实践自我价值的心理愿望,适合社会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意识的投入到拓展素质的实践活动中来,有效地促进了北京城市学院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获得了更多自由、平等、和谐的在实践中发展自己机会。经过多年的积淀,北京城市学院形成了 “尊重差异,兼收并蓄,实干进取,知行统一”的校园文化特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学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一机制完善了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力推进了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是大学核心理念的现实表达,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第二课堂学分制对校园文化的培育》内容如果没能解决您的问题,可免费咨询在线学术顾问获取解答。

本文由期刊VIP网编辑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第二课堂学分制对校园文化的培育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SCIlw/8939.html